近代工業的興起導學案
成功開鑿4孔隧道。南口通車以后,詹天佑領導工程人員又開始了京張鐵路最艱難的一段工程——在關溝地帶開鑿四孔隧道。
四孔隧道包括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和八達嶺隧道,總長1645米,其中八達嶺隧道長1091米,其次是居庸關隧道,長367米。
居庸關山勢非常險峻,巖石也很厚,開鑿隧道非常困難。為了加快工程進度,詹天佑采用從兩端對鑿的方法。詹天佑親自教給鑿工鑿炮眼、下炸藥的方法。當開鑿到洞中幾十米的地方,山頂的泉水滲透的很厲害,洞中泥濘無法下炸藥。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領工人挑著水桶排水。為防止兩壁和頂部土方塌落,工程隊員用水泥砌邊墻環拱,筑起水溝排除積水。就這樣,終于在19xx年4月12日鑿通了居庸關隧道。
八達嶺隧道最長(1091米)。這么長的隧道從兩頭同時開鑿不行。詹天佑在隧道的中部開鑿兩個豎井,兩個豎井都同時向兩個方向開鑿,使整個隧道分成三段。這樣,兩個豎井同時向兩個方向鑿進,整個隧道的兩頭也同時向隧道里邊鑿進。加快了工程進度。但是,當時沒有什么設備,比如,運載工人上下豎井,運送器材,炸藥,運出土石和積水,因為沒有升降機,只好用民間的轆轤架在井口,用人工升降。隧道內沒有抽風機,空氣污濁,詹天佑就在井口架起扇風機,通過鐵管往隧道里送進新鮮空氣。詹天佑處處為工人著想,和工人們一起在井下施工,總是身先士卒,得到工人們的擁護。19xx年5月12日,八達嶺隧道鑿通。
很快,其他兩個隧道也先后鑿通。到19xx年9月24日,京張鐵路全線通車,成為中國鐵路建設史上輝煌的一頁。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從眾、讓獨立思考成為習慣)
1.洋務運動為什么沒有改變中國命運,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洋務派單純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而沒有觸動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以下供老師參考)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其“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宗旨,即只改經濟制度,不改政治制度。根本敗因:只新其貌、而不新其心。洋務運動在當時的中國,其失敗命運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使洋務運動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時,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從而加大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
第二,洋務派本身的階級局限性,決定了他們既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其摧殘者和破壞者,其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體制,必定導致洋務企業的失敗。
第三,洋務運動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務派在主持外交活動中,堅持“外須和戎”,對外妥協投降,他們所創辦的近代企業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卻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甲午戰爭,洋務派標榜的“自強”“求富”目標未能實現,洋務運動基本失敗。洋務派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希望利用先進的技術維護封建統治,改革不觸動封建制度。 因為改革只吸收西方先進技術,但沒有學習借鑒西方的先進技術,必定會走上失敗.
2.怎樣理解張謇興辦實業的歷程,成為中國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