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全冊1
三、學法指導
1.在學習“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看看有哪位同學從電影、電視或者課外書籍中,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是怎么發生的?如果能由學生來述說最好,否則就由教師介紹,學生通過聽,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是怎么發生的。
2.第二部分中,學生的主要活動是看和議。學生的議,可以有兩個主題:“痛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譴責沙俄野蠻割土占地”。讓學生通過“說”,鍛煉口頭表達能力,且加深對這段史實的印象。
3.第三部分,教師可以將問題打在屏幕上,讓學生思考,而后四個小組的學生分別上臺書寫答案,每人寫一題,一個接一個上來寫,看誰寫的既快又準確,教師最后評分。
四、知識鏈接
英法聯軍劫焚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聯軍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搶劫三天。這群貪婪兇殘的強盜,把園內的金銀珠寶洗劫一空,凡是搬不動的就棒打棍敲,任意毀壞。英國《泰晤士報》的隨軍記者從北京發回的通訊寫道:“在場的每個軍人都掠奪很多。在進入皇宮的宮殿后,誰也不知該拿什么東西。為了拿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為了拿鑲有珠玉的時計和寶石,又把金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瑯器,因為太大不能運走,竟被打碎。”一個名為赫里斯的英國軍官,第一次搶到一個縷金花盆,盆中栽著一株高1英尺的黃金樹,樹上掛著以紅玉為核心的藍寶石果子。他將這個金花盆和其他寶物,裝了七大筐,歸為己有。第二次,他又搶到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寶物。10月11日,英國侵略者又組織了一支1200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的龐大搶劫隊,再次洗劫圓明園。10月18日清晨,英國騎兵團3500人,開進圓明園,手執火把,到處縱火。據當時記載:“傾刻工夫,幾十處地方,都冒出了一縷縷的濃煙密霧,……不久這縷縷的煙,聚成一團團的煙,后來又集合為彌天烏黑的一大團,萬萬千千的火焰,往外爆發出來,煙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廟宇、宮殿、古建筑,被視為舉國神圣莊嚴之物,其中收藏著的歷代富有皇家風味的精美物品,都付之一炬了。”
五、問題探究
1. 這次侵略戰爭為什么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2.列強為什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3. 為什么中國會遭到如此的劫難,主觀原因是什么?人民做出什么反應?
4. 農民政權抗擊的目標是什么?結果怎么樣?
六、目標檢測
1、XX年4月26日,三張133年前拍攝的圓明園原版照片在北京華辰
春季拍賣預展中亮相,照片中記錄的圓明園和現在的圓明園遺址截然不同,
主要原因是( )
a、時間久遠,建筑坍塌 b、自然力量的風化和腐蝕
c、英法聯軍縱火禁燒 d、城市規劃拆除
2、寓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和成語“趁火打劫”用來比喻乘人之危
謀取私利,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干此勾當,強占中國大片領土的國家是
( )
a、英國 b、法國 c、俄國 d、日本
3、太平軍占南京, 把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的時間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