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學案) 工業化的起步:
(3)鼓勵學生運用多種呈現方式展示小組的主要學習成果。
●教學滲透點
(1)使學生深刻認識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的工業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增強學生愛國、愛家鄉的情懷,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2)使學生初步了解建國后我國經濟發展的總方向,即以工業化發展為主,改變傳統的落后農業國的現狀。
(3)聯系現實,聯系家鄉工業發展,增強學生擔負國家、家鄉建設的使命感。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導入
教師講授:同學們,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歷經28年的不懈努力終于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中國終于能夠揚眉吐氣,以獨立的姿態昂首于世界東方。然而,面對西方國家的強大,新中國在建國后也在積極尋求著經濟的起步和發展。
(整節課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學習成果為主,教師加以引導、補充)
傾聽教師的導入,學生在知識回顧中進入課堂學習的氛圍當中。
劃分小組進行課堂展示,培養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也使學生之間的合作式學習得到增強。課堂上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
“一五”計劃 (歷史背景-第一小組)
組織其他學生觀看學生展示。
針對學生表演給予適當表揚和評價。學生的表演可能會很稚嫩,但要給予鼓勵、支持。
學生表演結束后,可從學生設計的幾個問題切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中國急需進行經濟建設,工業發展落后。
講 解 員:各位同學大家好,通過我們的課下探尋,了解到新中國剛成立之初,政治上的獨立,并不等于經濟上、外交上也有著有利的內外部環境,因此,我們面對中國特有的國情,國家的領導人們都有著深深的思考。請欣賞我們小組為大家帶來的歷史短劇──《探索》,希望大家認真觀看,在短劇中找尋屏幕顯示問題的答案。(展示自制幻燈片)
學生表演短劇:《探索》
地點:北京中南海會客廳
時間:1952年
人物:毛澤東 周恩來
道具:桌椅、茶壺、茶碗
(附在后面)
問題:
1、短劇中所描述的中國國內外局勢如何?
2、當時中國的工業實力與他國相比,情況是怎樣的?
在“課下搜集資料─課上發布信息─運用多種方式呈現─思索探究、共同提高”這一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如:信息整合、講述歷史史實、短劇表演等。
學生根據短劇內容思考、回答問題的同時,就明確了中國制定“一五”計劃的原因。
“一五”計劃 (歷史背景-第一小組)
在上一環節之后需要引導學生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引導學生思考當時中國存在的產業結構是什么?
2、怎樣劃分工業為重工業和輕工業?(這一點很重要,許多學生對此都是一知半解)
教師此時要加以解釋、說明。用幻燈片出示其概念。引導學生在身邊尋找例子。
明確以上概念之后,引發學生小組討論:面對當時中國的國情,如果讓你來決定,該如何做才能加快中國經濟的發展,增強中國國力呢?
要求:可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對于所持觀點必須說明原因。
學生回答:工業(輕工業和重工業)、農業、商業、手工業
雖然地理課學過這一劃分,但多數學生對專有概念都只有印象,知識點還是較為模糊的。
學生在教師講解完概念后能夠較為準確的分別舉些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