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學案) 工業化的起步:
學生觀點1:新中國建國伊始,美帝國主義對新生的人民政權虎視眈眈,企圖將其扼殺在搖籃中,為防御外來侵略,必須大力發展重工業,增強我國的國防力量,改變中國工業落后的面貌。重工業是支撐起社會主義大廈的支柱性產業。
學生觀點2:實現工業化是當時改變國家工業落后的唯一出路。中國近代近百年來積貧積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工業落后。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國家要富強,就得發展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
學生觀點3:要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這些行業投資少,見效快,且又能改變人民生活水平。
學生觀點4:要想建立堅固的國防力量,要制造汽車、飛機、坦克等先進武器,必須優先發
展重工業。
學生回答不準確是意料之中,但正因如此,他們才會更加關注。
加深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
培養學生搜集和運用有效信息思考和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引導學生從教材及短劇中多方面獲取信息,作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培養學生用創新思維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一五”計劃 (歷史背景-第一小組)
在學生的討論中引導學生歸納出經濟發展的方向是:重點發展重工業,相應發展其他行業。
教師講解:“一五”計劃的制定(1953-1957年)和“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
學生觀點5:發展輕工業,確實省錢,效果快,可以直接改善人民生活,但是如果沒有機器制造業,發展輕工業的設備從哪來。咳绻從國外進口,中國就永遠也脫離不了拐棍,而獲得獨立。
學生歸納:為了鞏固新中國政權,為了使中國的經濟得到發展,首選是發展重工業。相應發展其他行業,并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學生在討論中得出的結論與黨中央制定的“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是相同的,可讓學生體會到黨中央決策的正確性。并從而突出了教學重點。
“一五”計劃取得的成就 (交通運輸業-第二小組)
教師可與學生一同欣賞。并對講解員的講解進行補充或更正。
講 解 員:大家好,我們是“交通運輸業展示小組”。首先由一名同學現場寫一幅字,請大家猜猜其中指代的是哪項事物?在他寫字的空檔時間,我們先來欣賞一首動聽的歌曲.(學生展示自制幻燈片,播放《青藏高原》片段。)
學生現場潑墨書寫兩句詞:“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講解員:眾所周知,這首歌的名字是《青藏高原》,這首老歌由于李那的演繹,也由于旋律的優美,成為我國樂壇的經典之作。是的,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風景十分壯觀,但是由于山脈相連,交通很不方便,一五計劃期間,在西北地區,我國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三條公路。從此,青藏地區與內地有了更多的聯系,也便利了邊疆同內地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學生在展示中注重了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在輕松的音樂氛圍中,讓學生從熟悉的事物中了解未知的事物,可使學生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放飛思緒。
“一五”計劃取得的成就 (交通運輸業-第二小組)
教師要指出:毛澤東的《水調歌頭·游泳》是一首詞而非一首詩。
教師要對學生的展示進行表揚,也要以此為契機,激發學生勤于自學、合作探究、展示成果的學習興趣。
講解員:誰知道這句話的出處及創作背景?
學生回答:是毛澤東所做的詞《水調歌頭·游泳》,“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中“一橋”指的是武漢長江大橋。1956年6月,毛澤東從武昌橫渡長江,時值武漢長江大橋全面竣工。因而體現在毛主席的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