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偉大的抗日戰爭
26、(浙江省衢州市)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史上,使中國臺灣失而復歸的歷史事件是
a.洋務運動的開展 b.中華民國的建立 c.五四運動的爆發 d.抗日戰爭的勝利
27、(義烏市)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最主要的理由是:
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揮了重要作用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c.結束了中華民族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歷史
d.扭轉了百年來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屢敗局面
23、1945年4月,中共遵義會議將毛澤東思想確立黨的指導思想。
7.某同學制作表格學習《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其中有一處明顯錯誤:
事件 時間 作用
盧溝橋抗戰 1937年7月 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
臺兒莊戰役 1938年春天 取得抗戰開始以來的重大勝利
百團大戰 1940年8月開始 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戰役
12、1937年7月,標志著全國性抗日戰爭開始的事件是九一八事變。
3.“勸蔣——扣蔣——釋蔣”這一過程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重慶談判。
20、72年前,國民黨愛國將領李宗仁領導指揮的是百團大戰。
15.20世紀30年代,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侵占我國東北三省。
21.小李:八路軍臂章上標注的時間(見右圖)是公元1942年。
二、非選擇題
32.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沈陽日軍行動,可作為地方事件,望力避沖突,以免事態擴大,一切對日交涉,聽候中央處理可也。——蔣中正。”
材料二:“不能沖動,感情必須讓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絕對不抵抗主義'的電告不能不聽,忍辱方能負重,小退以圖大進,不可不慎!”張學良咬緊牙關,聲音顫抖地向東北軍發布命令:“不能打……我方當忍辱負重,勿使事態擴大,靜候中央的外交干涉。”
請回答
(1)材料一這份電文是蔣介石下達給誰的?材料二是誰下達的命令?
(2)材料一電文中所說“沈陽日軍行動”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一這份電令說明蔣介石對日什么態度?這份電令的后果是什么?
(4)如何評價材料二所說的這件事
(•浙江溫州)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兄弟鬩墻】
1936年10月21日,蔣介石對張、楊(指張學良和楊虎城)進行訓話,要分清敵人的遠近,事情的緩緊。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華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蔣顯示(指蔣介石)的沖突,就是他是要“安內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內”。
——《張學良口述歷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蔣介石為了“安內”,對中國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2)1936年,為了讓蔣介石由“安內”轉向“攘外”, 張學良、楊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動?
【同仇敵愾】
毛澤東說:“直到現在國民黨還是一個大政黨,擁有龐大的軍隊,這個軍隊在抗戰頭兩年打仗打得比較好,現在總算也還在打日本……” ——《同赫爾利的談話》
(3)請列舉國民黨軍隊“在抗戰頭兩年打仗打得比較好”的一次戰役。
【敗走麥城】
1950年,敗退的蔣介石在反思失敗的原因時曾說,此次戰爭(指解放戰爭)的失敗實在是國民黨自己打倒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