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偉大的抗日戰爭
(4)你如何看待蔣介石的這一說法?請簡要說明理由。
(威海市)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論我們對這一事件的動機及政治背景做何評論,都必須承認這一點,在西安進行的這場軍事政變時機抓得真好,執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國最終站到了即將來臨的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一邊。 ――――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
材料二:XX年4月29日,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表示,今天與連戰榮譽主席再度相見,有著特殊意義。3年前(XX年)的今天我們進行的會談,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的主要領導人時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會談。
請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在西安進行的這場軍事政變”指什么事件?其結果如何?有何歷史意義?
②根據材料二推斷,“60年”前進行的會談應是1945年國共兩黨進行的什么談判?當時國共兩黨的主要領導人分別是誰?這次談判最終達成了什么協定?1946年6月,該協定被撕毀,國民黨軍隊對哪個解放區發動了進攻,標志著全面內戰爆發?
③現階段黨和政府對臺的基本方針是什么?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你能做些什么?
34. 閱讀下列材料
百年積弱嘆華夏,八載干戈仗延安。試問九州誰作主?萬眾矚目清涼山。
——陳毅賀“七大”閉幕
請回答:
(1)材料中的“百年積弱”和“八載干戈”各指什么?
(2)中共七大是何時何地召開的?有什么重要的歷史意義?
2、觀察下列兩幅反映中日關系的圖片,結合圖片提供的信息回答問題。
①兩幅圖片分別反映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
②圖2場景的出現對中國有什么重大歷史意義?
③造成圖1、圖2兩種不同場景的主要原因分別是什么?
32.(1)西安事變;和平解決(2分)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分)
(2)重慶談判;毛澤東、蔣介石;《雙十協定》;中原(或中原解放區)(5分)
(3)“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只要能結合題意,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即可(2分)
)。參考答案:圖l: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1分)圖2:抗日戰爭中國勝利,日本投降。(1分)
答案:抗日戰爭中國的勝利,是中國人民100多來年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1分)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1分)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1分)
答案:主要原因:(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以加1-2分,但總分不得超過5分。)
圖l:中國清政府腐敗無能,避戰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眾;(1分)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國勢強盛,對華戰爭蓄謀已久
圖2:中國建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全民族抗戰。(1分)日本發動的是侵略戰爭,在國際上失道寡助(1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互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