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源
第2節 生物的進化
主備人:曹智, 授課人:曹智、楊正菊
一.教學目標:
列舉古生物學化石方面的證據說明生物是進化的;
簡述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生物化石的形成過程和化石記錄的生物進化趨勢;
地球上各類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現的先后順序;
達爾文提出自然選擇學說的過程和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導入】:原始生命是簡單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樣發展為復雜的豐富多彩的生物界的?
――通過生物進化
與原始生命起源一樣,生物進化的歷程也是極其漫長的過程。現在地球上的豐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經過漫長的歷程逐漸進化形成的。科學家是如何了解進化的歷程的?科學家又是怎樣知道地球是曾經生活過什么類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為研究地球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材料,通過化石了解生物進化的歷程。
《二》、化石的概念賀形成過程
【教師活動】:知道學生看書并提問
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化石的形成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形成的。
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點,所以被用來研究古代生物,它們可以直接或間接證明某種生物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
《三》、化石記錄的生物進化趨勢
【學生活動】:觀察化石圖片并討論
(1)通過對化石的研究,我們得知原始地球是沒有生命的,生命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
(2)根據對化石的研究,我們知道了生物進化的總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發展過程。
【教師活動】:展示始祖鳥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概述
【學生總結】:始祖鳥的特征既像古代的爬行動物,又像現代的鳥類,說明了鳥類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動物。
二、
《一》、地球上現存的生物都是進化的結果,對現存生物親緣關系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追溯生物進化的過程。事實上,生物進化問題的研究是建立在對許多科學領域,如地質學、遺傳學、胚胎學等的研究基礎上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種方法就是比較法。
從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現在的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經歷了那些進化的環節呢?
我們來做一個游戲:
請同學們仔細的閱讀教材中的內容,注意每段文字當中描述的動、植物賀當時所處的環境年代有什么相適應的地方。
《二》、簡介地球上的生命史——生物進化的歷程
(1)前寒武紀時期(始于約35億年前):原核單細胞→真核多細胞
(2)古生代時期(約始于5.44億年前):
植物:(真核)藻類→裸厥類→厥類
動物: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有翅的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