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下文學常識總結
2. 開頭提出中心論點:贊揚居里夫人的人品比才智更加出色;第二部分具體闡述居里夫人的人格、品德、力量和熱忱;第三部分是結論,指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的現實意義,希望歐洲知識分子為了歐洲的未來向居里夫人學習。
二十七、《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
1. 作者_______,______作家。_______,_______著名小說家,世界短篇小說巨匠,成名作《_______》。
2. 左拉以法蘭西文學的名義,贊揚莫泊桑的文學天才,肯定他的文學成就,并在褒貶對比中精辟論述莫泊桑在文學史上的杰出地位,滿懷敬意地預言莫泊桑將與他的作品一樣獲得永生。
二十八、《在聯邦德國海姆佗市市長接見儀式上的答詞》
1. 選自《演講與口才》。_______,當代詩人。這篇講演巧借有關海姆佗市的一則民間故事,通過_______和花衣吹笛人攀談的情節,指出了聯邦德國存在的一個社會問題,表達了對海姆佗市市長及其同僚以及對德國人民真誠的贊美之情。
2. 構思巧妙,_________是本文的顯著特色。
3. 聯邦德國存在的社會問題是不少德國青年“只顧個人輕松快活”,不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導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級文學常識(下)
第一單元
一、《海燕》
1.《海燕》是高爾基在1901年3月寫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結尾部分,原題“海燕之歌”。在俄文中,“海燕”有“暴風雨的報信者”或“暴風雨來臨前的預言者”的意思。高爾基,蘇聯作家,著名作品有長篇小說《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和劇本《小市民》等。
2.這是一首散文詩,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它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為線索,把海燕放在暴風雨“來臨之前”——“逼近之時”——“即將來臨”三個場面中進行刻畫。
3.這首散文詩運用象征手法,通篇只出現形象,沒有片言只字揭示形象的象征義,一切象征義俱蘊涵在形象之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戰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文章通過對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際勇敢歡樂的形象的描寫,反映了20世紀初俄國急劇發展革命形勢,熱情地歌頌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堅強無畏的戰斗精神,預示著無產階級革命即將到來并將取得勝利的前景。
二、《白楊禮贊》
3. 選自《見聞雜記》作者茅盾,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不平凡”是作者抒發贊美之情的基礎,也是作者用來結構文章的感情線索。
4. 本文運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楊樹的不平凡形象,贊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抗戰的北方軍民,歌頌他們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抒發作者對他們的崇敬和贊頌的感情。
四、《竹溪記》
3. 選自《荊川先生文集》。唐順之,字應德,明初文學家,世稱荊川先生。這篇山水小品,未記竹溪之景物,而是借題發揮,譏笑批評了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貴竹或*竹的怪現象,贊揚了任光祿君知竹、愛竹和不務紛華、不陷流俗的孤高獨立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