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知識點歸納與總結復習資料
譯:醉了能和他們一塊快樂,醉醒后能寫文章表達這種快樂的,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呀!
3、問答題:
⑴這段話中寫禽鳥之樂和游人之樂的用意是什么? 答:襯托太守之樂
⑵“醉能同其樂”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操。復習文章知識。
(1)歸納段意 第一段:寫醉翁亭自然環境和命名緣由。 第二段:寫山間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賓客、太守游瑯山的情形。 第四段:寫日暮醉歸,點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寫景的順序是什么? 答:由遠到近。
(3)“太守自謂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懸念,引出下文。
(4)請寫出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 答: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繪了幾幅圖畫?分別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6、理解背誦。(1)“醉翁”的由來是什么?請用文中原話回答。
答: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鮮明的語言,描繪了四時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個句子把山水之樂具體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4)請寫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5)請寫出歸后情景的句子。 答:樹林陰翳,鳴聲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與民同樂(文中原句“醉能同其樂”)(醉樂統一的句子)
(7)領起全文的句子是:環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體現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10)為后人傳誦最多的一句話(七個字的成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 文中作者描繪瑯琊山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12)表達作者復雜感情的句子是: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13) 文中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是: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與'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相照應的文字是: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7、請舉出本課的兩個成語,并說說現在人們常用它表達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現在通常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水落石出”現在通常用來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8、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四)滿井游記
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在今湖北省)人。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始人。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容則多寫閑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