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相互粘結 如粉如沙
蘊含春溫 抗擊嚴寒
晴日漸釋 蓬勃奮飛
對美的向往與追求 對嚴寒的抗爭
柔軟 堅硬
對比 借景抒情------在孤獨的境遇里獨自抗爭
7 雷電頌
郭沫若
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解決本課的生字。感知課文內容。
2. 理解本文象征的寫作手法。
3. 理解并掌握修辭方法及表達效果。
教學重難點
本文運用的象征的手法是重點,修辭方法及表達效果是難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情境創設(介紹背景及其作者)
我們每年都過五月節,同學們都知道五月節的來歷吧!它是為了紀念屈原(教師介紹屈原)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戰國時期楚國人。用楚辭的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因看透了秦國吞并六國的野心,力勸楚懷王聯齊抗秦,后來遭奸人陷害,罷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國。楚國被攻占后,自投汨羅江而死。屈原的愛國精神永遠是后人學習的榜樣。所以在1942年1月,這時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也是國民黨統治最為黑暗的時候。蔣介石集團消極抗日,發動“皖南事變”,大肆屠殺愛國抗戰軍民,掀起反共高潮。作者郭沫若看到蔣介石的這種行為想到了我國偉大詩人屈原。借屈原的愛國來鞭策蔣介石的行為,以致寫了一篇歷史劇《屈原》借屈原來表達自己的心聲,今天我們就學習《屈原》中的雷電頌。作者郭沫若,進步文化界的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我剛才所說這些就是這節課的學習目標之一。我們看看這節課其他的學習目標
二、 學習目標
1. 了解為大詩人屈原和本課寫作背景及作者
2.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掌握生字,感知屈原的情感。
三、 自學指導一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借助工具書自己解決。(給7分鐘時間看誰完成的最好)
7分鐘之后教師出示小黑板檢測。給加橫的字注音。
佇立( ) 睥睨( ) 鞺鞳( ) 污穢( ) 犀利( ) 稽首( )
馳騁( ) 木梗( ) 虐待( ) 迸射( ) 波瀾( ) 眩目( )
1. 解決好生字之后給2分鐘時間默讀課文
2. 找單個學生朗讀課文。
自學指導二:
通過兩遍朗讀課文同學們找出屈原贊頌的是什么?用幾個自然段去寫的?反對的是什么?用那幾個自然段去寫的?(給4分鐘的時間看誰找得最快)
1. 自學文本
2. 交流研討
(1)找同學回答自學指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