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法律保護我們的人格尊嚴教案
v 1.該同學的這一做法侵犯了小智的什么權利?v 2.如果你是小智,面對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教師引導:1、侵犯了小智的名譽權。2、(1)可以直接告訴 那些同學,他們的行為是違法的,他對此很反感。如果他們還是這樣做,你可以不理會他們,每次他們這樣叫時都別回答,久而久之,那些同學也會覺得沒勁,也就不會再叫了。(2)小智也可以告訴老師 或家長,讓他們來教育、制止他們。(3)如果因為同學起的外號,造成嚴重后果的,小智可以通過法律的途徑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一味地忍氣吞聲或者用非法手段進行報復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版塊:【法律保護我們的個人隱私】1、 有關法律: 關于隱私權的相關法律規定:憲法第40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統計法第15條 屬于私人、家庭的單項調查材料,非經本人同意,不得泄露。未成年人享有隱私權:v 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隱私。v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兒童的隱私、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受任意或非法干涉、其榮譽和名譽不受非法攻擊。2、大家評:閱讀劇本《拆信風波》,然后分析并回答問題。v 時間:星期天早晨v 地點:女兒的房間 v 人物:媽媽、女兒(某校八年級的學生) v (媽媽氣呼呼地將幾封信摔在女兒面前)v 媽媽:你還有心思搞好學習?v 女兒:(驚訝地)你有什么權利私拆我的信! v 媽媽:你是我的女兒,再說,我也是為了你好,不了解你的情況,怎么幫助你? 女兒:(砰地關上門)我的事從今后不用你管。v 1.運用所學知識,對劇中媽媽的言行進行評價。v 2.為了消除母女間的隔閡,請你向劇中“女兒”提出建議。教師引導: 1、(1)劇中媽媽的行為體現的了對女兒的關心,但方式不恰當,同時說明了媽媽缺乏法制觀念,是侵犯女兒的隱私權的違法行為。------什么行為,體現或說明了什么思想(2)公民有權對個人通信內容保密,我國法律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隱私。——理由(法律依據)2、(1)首先女兒平時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2)面對媽媽的這一行為女兒應該平心靜氣地向媽媽說明,媽媽的這一行為是不正確的,侵犯了女兒的隱私權。 (3)女兒應該在平時主動和家長多交流和溝通,及時把自己的思想、學習和身體等情況告訴媽媽。3、生活在線:v 父母偷拆自己的信件v 發現自己的秘密在同學中傳播v 老師為加強教育的針對性,翻看學生物品v 小王將同學勒索他人錢財的事告訴了老師教師引導:1、隱私權是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開或不愿讓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會的個人秘密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