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學設計8
通過小品表演和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學習怎樣做一個誠信的人,誠信做人必須實事求是。
活動三:唇槍舌戰——理解誠信的復雜性
做誠信的人就應該說實話,對于實話實說現在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正方:實話就要實說;反方:實話不一定要實說。
出示辯論話題,宣布辯論規則:
1、自主選擇,組成正反方,選出組長一人,主辯手6人。
2、辯論分陳述觀點和自由辯論兩部分。先由組長闡述己方觀點,雙方陳述完畢,開始自由辯論。
3、辯論前,大家仔細閱讀教材,結合課前準備,合作交流,尋找論據。
小結:實話就要實說。因為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之一。它要求我們“以誠待人,以信交友”,要恪守誠實的品德。而誠實與說謊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誠實的人就不應該撒謊。
以《實話實說》欄目為例,加以說明。
實話不一定實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誠實與隱私這一對沖突,尊重隱私是待人坦誠的前提,而且,由于我們生活環境的復雜性,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也需要說些“善意的謊言”。
以書本p122案例和多媒體播放自制flash新編《狼來了》為例加以說明。
歸納:在生活中,誠信具有復雜性。我們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能正確理解誠信原則,擁有誠信智慧,做一個誠信的人。
這是本課的難點。通過辯論,激發學生好勝心,調動其積極思維,引導學生把誠信的理論知識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幫助學生學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方法,充分認識誠信的復雜性。
(三)小結新課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做誠信的人!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在學校、家里、社會上)你準備怎樣成為一個誠信的人?
請你制作你的誠信檔案。
播放誠信歌曲。
以問題作結,引導學生隨時隨地做誠信的人,最后讓學生在一邊聽誠信歌曲,一邊制作誠信檔案中結束,幫助學生養成誠信品德。
四、教學反思
重點分析為什么誠信必須與具體的情境結合起來,使學生知道誠信的智慧是怎么回事。
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善意謊言”,導出其根本和實質是“善”。
教學資料鏈接
冬天里的帽子
哈爾濱的冬天是很冷很冷的。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晚上,一個衣衫單薄的流浪漢在哈爾濱大街的一個角落里凍得直抖。這時走過來一個金發的外國人,他看了看流浪漢,指了指手中的熊皮帽子。流浪漢搖了搖頭,用手比畫著告訴他:“我沒有錢。”外國人還是執意把帽子戴到流浪漢頭上,用生硬的中文說道:“等你掙了錢再還給我。”
外國人走后,這個流浪漢指著自己的腦袋對同伴說:“那個黃毛鬼,這里有問題。我要是還他錢,我就是傻蛋了!”然后哈哈大笑起來。
逃亡者約翰的故事
逃亡者約翰為了躲避當局的追捕,在一個偏僻的小鎮住下來。這天上午,約翰拿出僅有的一美元遞給店主,說自己有急事要辦,請他趕快結賬,店主恰好沒有零錢找給他,便說下午再給吧。可是,已經沒有下午了,因為約翰獲悉兩個小時以后,追捕者將來到這個小鎮,他只有繼續踏上逃亡之路。但是,欠店主0.5美元沒還這件事一直讓他感到心有不安。多少年后,逃亡者再次來到這個小鎮街口的小旅館,他是特意繞道過來還錢的。這時候,年邁的店主已經不認識他了。無論他怎么描述當年的情形,店主卻始終想不起來,但他還是堅持留下了0.5美元,當然,還包括0.5美元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