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教案
學生首先分組相互交流,其間教師到各組巡回與學生交流。然后各小組選出代表發(fā)言交流。
教師:作為黑眼睛、黑頭發(fā)、黃皮膚的炎黃子孫,無論身在何地,都會為中華民族的興盛而驕傲,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自豪。下面讓我們聽聽一位離開家鄉(xiāng)的游子的詩。
活動3:走進美麗的中國臺灣
(1)配樂詩朗誦《鄉(xiāng)愁》。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詩中“我”的鄉(xiāng)愁是什么?請你談談對這首詩的感受。(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鄉(xiāng)愁”的意思)
鄉(xiāng) 愁
余光中
小時候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這頭 我在外頭
母親在那頭 母親在里頭
長大后 而現在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大陸在那頭
(2)各組派代表通過多媒體展示中國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歷史事實(圖片、文字資料等)。
教師引導學生談一談看到這些資料后的感受。
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遠古時代,中國臺灣與大陸相連,后來因地殼運動,相連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峽,出現中國臺灣島。在中國古代文獻里,中國臺灣被稱為“蓬萊”、“貸輿”、“員嶠”、“瀛洲”、“島夷”、“夷州”、“琉球”等。
① 早在三國時期,吳國就派將軍衛(wèi)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即今中國臺灣。
② 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隸屬于泉州府同安縣,正式對澎湖和中國臺灣進行管轄。
③ 1624年,荷蘭、西班牙殖民者相繼入侵中國臺灣;1642年,荷蘭排擠西班牙獨占中國臺灣。
④ 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
⑤ 1683年,清康熙帝時,清軍進入中國臺灣,1684年設中國臺灣府。
⑥ 1895年甲午戰(zhàn)爭,清朝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中國臺灣割讓給日本。
⑦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中國收回中國臺灣。
⑧ 1949年,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敗退中國臺灣,中國臺灣與大陸再次分裂。
(3)再讀《鄉(xiāng)愁》,你想對中國臺灣說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峽兩岸人民渴望統(tǒng)一,渴望團聚。親情割不斷,兩岸必將實現統(tǒng)一!實現祖國的完全統(tǒng)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許多海外華僑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他們都心系祖國,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和關注著祖國的建設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