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教育目標:
知識目標:
能信守承諾,勇擔過錯,自覺承擔責任,做責任的主人,能享受到承擔責任的快樂。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具有信守承諾、勇擔過錯的能力,具有自覺承擔責任,反思責任努力履行責任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信守承諾,答應別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做不到的要承認錯誤,并承擔責任。在自覺履行責任中享受承擔責任的快樂,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樹立承擔責任光榮,推卸責任可恥的責任意識。
教學重點:信守承諾,勇擔過錯。自覺承擔責任
教學難點:自覺承擔責任,享受積極承擔責任的快樂和意義。
學情分析:
當前有些中學生普遍缺乏應有的責任意識,不能自覺承擔自己的責任,不利于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本節課的內容就是針對這一現狀設計的,目的于幫助他們培養自己的責任意識,自覺履行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講授、小組合作討論 結合多媒體
教學準備:搜集資料并找到現實生活中中學生存在哪些負責任和不負責任的行為、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播放視頻《讓座》,并根據畫面適時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講授新課:
閱讀資料:
你家購買了一臺電視機,根據商場送貨部門的統一調配,電視機在周日上午10時送到。周日早晨,爸媽臨時有事,要求你在家等候。而你已跟同學約好上午8時到學校出黑板報。
思考:你該怎么做呢?
學生討論、回答
師生歸納:生活中我們要慎重承諾,當我們許下承諾,自己就要履行相應的責任;我們信守承諾,也就會為自己贏得信任,這是我們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1、 信守承諾,勇擔過錯。
你知道有哪些不守誠信的故事嗎?
不守誠信會有什么危害?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
(1)對自己不負責任
(2)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
(3)甚至會對他人、對集體的利益造成損失
閱讀《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規定: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答應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時,要表示歉意,借他人錢物要及時歸還。
出示詞語:“負荊請罪”找同學講述負荊請罪的典故
找同學講述這個故事。
情景:
早上,老中醫毛先生和家人一起走出小區,打算給病人送診上門。在過馬路時,一名中學生騎自行車急速而過,將老人撞倒在地,老人左腿流血。中學生并未減速,只回頭看了一眼便疾馳而去。
你們怎么看待這位中學生的行為?
學生討論、回答。
當做我們做錯事時,承認錯誤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而承擔錯誤所造成的后果則更能考驗我們的勇氣和道德修養。
。你有類似的經歷嗎?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勇敢認錯承擔責任”和“逃避責任”分別會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后果?
學生思考、回答
有一個12歲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鄰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鄰居說,我這塊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買的,你賠。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買125只雞。這個孩子沒辦法,回家找爸爸。爸爸問玻璃是你踢碎的嗎?孩子說是。爸爸說,那你就賠吧,你踢碎的你就賠。沒有錢,我借給你,一年后還。在接下的一年里,這個孩子擦皮鞋、送報紙、打工掙錢,掙回了12.5美元還給父親。這個孩子長大后成了美國的總統,就是里根。這是他在回憶錄中寫到的一個故事,他說正是通過這樣一件事讓我懂得了什么是責任,那就是為自己的過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