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種群、生物群落、生態系統和生物圈
1.生物分類的單位、方法和檢索表(1)生物分類的單位與方法現代生物學家根據生物進化的親緣關系和形態結構的特點,用七個等級對生物進行分類,依次為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界是最大的一類。(2)分類檢索表分類檢索表是鑒定生物種類的重要工具之一。通過查閱檢索表可以幫助我們初步確定某一生物的科、屬、種名。2.種群(1)種群的概念種群指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的一群個體。(2)種群的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等。種群的數量變動與種群的這些特征密切相關。3.生物群落(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的總和,叫做生物群落,簡稱群落。(2)群落的分層現象在森林群落中,高大的喬木組成喬木層,灌木和小樹組成灌木層,草本植物組成草本植物層,苔蘚和地衣等植物組成苔蘚地衣層,形成垂直分層現象。動物在群落中的分布也有類似的垂直分層現象。(3)植物群落和植被的概念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植物的總和,稱為植物群落。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稱為植被。4.生態系統(1)生態系統的概念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們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生物圈還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許多生態系統。(2)生態系統的類型 (3)生態系統的成分
(4)食物鏈和食物網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叫做食物鏈。許多食物鏈常常相互交錯成網狀,稱為食物網。(5)生態系統的功能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時進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生態系統內的能量流動從綠色植物把太陽能固定在體內后開始,并沿著食物鏈或食物網的各個營養級傳遞,最后在呼吸作用中以熱能的形式散失。能量流動是單向的、逐漸減少的。生態系統中的物質流動則是循環不息的,即組成生物體的一些基本化學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可以反復地出現和循環。5.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1)生物一方面受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如光、水、溫度、食物、風等的影響,而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動(包括人類的活動)又對無機環境及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影響。(2)生物對生活環境的適應現存的各種生物對其生活的環境都有一定的適應性,即適應的普遍性。如仙人掌的葉刺、肉質莖對干旱環境的適應;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葉的形態結構對光照強度、水分蒸騰作用方面的適應;蚯蚓的形態結構特點對土壤穴居生活的適應;極地狐和沙漠狐的體形等對環境溫度的適應。此外,更具典型意義的是生物的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