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視覺圖形教案
(2)要求:生動、構思巧妙、奇特。
(3)下課前請同學們上臺展示并表述自己的創意,教師應以鼓勵、表揚為主,適當指出不足。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以強烈的視覺形式來展示奇特的圖形,初步了解這些圖形的藝術美及內在含義。
2.能夠運用空間、明暗、形色、錯覺等美術語言對美術圖形進行簡單的評述。
3.通過一系列圖形視覺訓練,多角度地欣賞和認識美術作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進行圖形思維訓練,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難點:學生對圖形設計基本要素的掌握,了解圖形創意的方法。
三、課前準備
(學生)常用繪畫工具、紙張。
(教師)課件。
四、教學過程
1.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1)教師: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你們會做嗎?同桌一起大膽的做。激發學習興趣。教師打開投影儀,在光影下做“石頭、剪子、布”手形。你們看到這些影子想到了什么?你還能用手變成什么?
(2)用手能做出更有創意的影子嗎?鼓勵學生到投影前展示手形,同學們大膽地聯想影子上出現的是什么?
(3)出示課題:《影子的聯想》。
2.賞析圖片,主動探究。
(1)課件展示鋼筆的形象。同學們從影子里看到了什么?并聯想到了什么?犀利的筆尖猶如鋒利的刀劍。
(2)繼續用課件展示書上的圖片并提出問題:說說這些作品的含義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把這兩個事物聯系在一起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3)教師小結:在光線的照射下,物體會投下影子,影子是物體的真實奴仆,影子是虛的、消極的。然而在詩人和設計師的豐富想象下,影子活了起來,有了生命,成了實體。李白有詩云: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把影子看作是可以與之對酒當歌的知音。在設計師的眼中,物體投下的影子,可以是與本體意義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的其他物體,它可以是虛幻的,也可以是實實在在的物體,可以與它握手,可以與它起舞,可以把它當凳子坐,也可以把影子中的自己的頭發剪去。神奇的影子就在大家的手中創造出來了。
3.構思作業,探索實踐。
(1)根據某一個物體,利用其影子設計一組圖形,并說說作品的含義。
(2)建議利用影子的形狀來豐富視覺語言,可以傳達某種特定的含義。
4.交流創意,評價拓展。
(1)師生共同探討作業存在的問題:影子的聯想是否合理?是否把自己所想所感的東西表達出來了?是否合理地利用了各種美術工具、觀摩過的圖片以及文字資料?作業是否有創新?
(2)布置課后作業:找一些奇特的視覺圖形,欣賞這些作品,開拓自己的視野。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以強烈的視覺形式來展示奇特的圖形,使學生獲得一種視覺上的體驗。
2.能夠運用空間、明暗、形色、錯覺等美術語言對美術圖形進行簡單的評述。
3.通過一系列圖形視覺訓練,多角度地欣賞和認識美術作品,能夠嘗試運用身邊的媒材進行創意,設計出有趣的圖形。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進行圖形思維訓練,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難點:學生對圖形設計基本要素的掌握,了解圖形創意的方法。
三、課前準備
(學生)常用繪畫工具、十六開鉛畫紙。
(教師)課件、有關視覺創意的圖片資料。
四、教學過程:
1.觀察感知,強化概念。
(1)課件展示法蘭克福爵士音樂節的海報作品。先請同學們觀察感知,然后談談構成畫面的元素有哪些?他們之間又有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