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九年級美術上冊全冊教案
2、通過作品使學生了解欣賞中國古代壁畫精湛高超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技巧,以及獨特鮮明的民族藝術風格,培養(yǎng)學生感受、體驗、鑒賞藝術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重 點
賞析漢魏、南北朝時期墓室壁畫的特點,比較婁睿壁畫與漢代墓室壁畫在畫法和表現(xiàn)技巧的異同。
賞評永樂宮三清殿《朝元圖》的藝術成就和特色。
【組織教學】
【引入新課】
在前面一節(jié)中,我們開始和大家一起學習中國古代繪畫,哪么請大家回憶一下中國畫的基本材料有哪些呢?(宣紙、毛筆、墨汁、顏料等)。哪大家知不知道最早的中國畫又是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xiàn)的呢? abc
最早的中國畫是出現(xiàn)在一些巖洞里,這些形式叫巖畫,不過它與其說是畫,倒不如說是一種文字,因為其功能只是簡單的記錄了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景,最多還能表達人們的一種理解和愿望,還沒有具備審美的功能,。那么,真正具備了繪畫作品審美功能的繪畫,應該是隨后出現(xiàn)的壁畫。
【講授新課】
一、什么是壁畫?
壁畫:是繪在建筑物的墻壁或天花板上的裝飾性圖畫。是古今中外歷史上最悠久的一種繪畫形式。中國壁畫自古以來就具有獨特的氣派和風格,它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繪畫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壁畫是漢代作品,其分布較廣,河南、山西、陜西、遼寧、河北、山東、內蒙古等地的漢墓都有壁畫。畫的內容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以及表現(xiàn)生活場景的。
二、規(guī)模較大的漢墓壁畫——河北望都東漢壁畫。
據(jù)墓中題記推測,墓主人是一位高級宦官(東漢宦官浮陽侯孫程)。此墓坐北朝南,由墓道、墓門、前室及東西耳房、中室及東西側房、后室及北壁小龕等構成。因早年被盜,前室只存壁畫。在前室四壁和通道兩側畫有官吏和祥瑞動物,畫高1.4米,43厘米以下為鳥獸,上部為人物,中間一條1厘米的黃邊分開。在官吏圖像旁邊均有隸書寫的官名,如“辟車五百”為一武官,短衣著鞋,拱手肅立。用線粗獷流暢,比較注重神氣的刻畫,能根據(jù)各種人物的身份作不同的刻畫,相貌神態(tài)各一。由此可能看出壁畫的作者無論是專業(yè)畫師還是民間畫工,都是具有相當水平的。
三、南北朝時期,墓室壁畫的繪畫水平、規(guī)模都有了發(fā)展。——山西太原婁睿墓壁畫。
墓主人婁睿是北齊武明皇太后之侄,官至大將軍、大司馬、太師,是北齊政權中的重要人物。
婁墓同墓道、甬通、墓室在部分組成,現(xiàn)存壁畫71幅,面積200.55平方米,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描繪了墓主人生前的戎馬生涯和生活場景;第二部分描繪了墓主人死后升天,回歸西方凈土的虛幻境界。整個壁畫組成了一幅人間生活場景與神怪傳說合為一體的壯闊畫面。規(guī)模之宏大,技藝之精妙,在南北朝時期繪畫藝術史上都是空前的,可視為南北朝時期壁畫藝術的優(yōu)秀代表。
婁睿墓壁畫雖然繼承了漢代墓室壁畫以鐵線勾勒形象,單純粗獷的風格,并繼承了自東晉顧愷之“以形寫神”的人物畫技法。在形象塑造上,更注重人物表情和馬匹神態(tài)的刻畫。造型逼真,用線剛柔并濟,并有意識的運用了色彩暈染法、明暗映襯、遠近對比的方法,使形象更具空間感和真實感,與漢畫只注重動態(tài),用筆稚拙率真的面貌拉開了距離。此外,此作者有很強的空間經(jīng)營能力,既我人通常講的構圖。在作品中,作者巧妙的將人物、馬匹、儀仗安置在長卷式構圖中,且穿插、藏露有序。層次繁復、變化多端,既有時間序列感,又有浩繁場面的空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