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九年級美術上冊全冊教案
小組討論:
我國的園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園林建筑有哪些區別?(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構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規模怎樣?)
我國園林的特征:
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與建筑美為一體,以詩情畫意的傳統作為創作方法。
2.為了滿足封建統治階級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興起和發展的,滲透著封建文人的藝術情趣
3.都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4.劃分景區和空間,善于“借景”
5.追求寓情于景、觸景生情的藝術境界
要素:
園林少不了建筑,建筑在東西放園林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西方古典園林的布局中,建筑占主導,園林是延伸部分,服從于建筑,使園林“建筑化”,建筑是孤立的,無須同園林互相滲透。中國園林的布局中,園林統帥建筑,巧妙地使山石流水,花草樹木滲透到建筑中去,迫使建筑園林化,要求建筑隨高就低,因山就勢,自然敞開,使建筑本身與自然融為一體。
中國古代向來把園林看成是一首詩或一幅畫,而不是單純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將詩畫藝術與園林熔于一爐,如建筑上的匾額、雕塑等。詩畫與園林作品不僅贊賞自然本身的形態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內在美,將自然“人格”化,認為松柏延年、荷花廉潔、翠竹虛心,巖石堅貞,都和人的情感相聯系。竹影花影、風聲雨聲、陽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們的情感和豐富的聯想
中國園林三大要素:
山水地形:山是永恒穩定的象征,大園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點部位稱“山骨”,小園山小,可全用山石堆疊;水是智慧和廉潔的象征,水從山泉流出,通過曲折的溪澗最后匯成大池,成為園林的主體水面
花草樹木:富有生機,象征著欣欣向榮。花草樹木是自然式的,講究意境,花木種類的選擇都要順應地形、朝向等自然氣候條件與植物的生長習慣,同時特別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樹和植被,使之成為全園植物的骨干。
園路建筑:“曲徑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與自然的景物交織在一起。園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對,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點景和觀景的建筑。建筑和園路還起著分隔空間和組織游覽路線的作用。
園林中的對景和借景:
對景:中國園林講究的是“步移景異”隨著人的走動,景物就不斷地變換。在中國園林中,最好的景點往往置于最有利的地勢上,而且有最好的自然環境作襯托,在游覽路線最適于停留的地方便是賞景的最佳位置,在景點多的園林中,各個景點常互為對景。有時為了強調對景中最精彩的部分,還利用門洞、窗洞或建筑的間隙把對景框起來
借景:把園外的佳境,通過精心選擇和剪裁,收納到園林中來,擴大空間感。借景有多種形式:
遠借 如,拙政園“依虹亭”、“菏風四面亭”借園外北寺塔
鄰借 如,頤和園漏窗,信步間透過一個個窗洞,就能“步移景異”地欣賞到一幅不同的畫面
仰借、俯借則是觀賞的角度不同,如,晴空萬里,春江漁火
應時而借,一日之間的疏影移動,晨曦殘陽
借景還可引申為借聲、借香等等。
園林的景的欣賞
靜觀(類似欣賞一幅幅圖片)
所謂“靜觀”是庭院中人能夠駐足的觀賞點,在可停息的小亭里、坐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對四周的景觀仔細觀賞。因其視點與景物的位置不變,眼前猶如出現一幅立體的風景畫,整個畫面就象一幅靜態圖畫,造景就是有意識地安排視線范圍內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遠景,盡可能使畫面向縱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