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美術上冊全冊教案
平時最不喜歡美術的同學,這次低著頭,一言不發的畫著,引起我的注意,他設計的是一扇開啟的窗,幾條單線的構圖,窗扇很破,窗外一片空白,窗臺是由藏書票的拉丁文構成,稚拙的感覺撲面而來。這幅作品有個性,富于創新意識。雖然此構思與藏書票的制作有些分歧,但最終出于鼓勵創新,張揚個性潛能的角度考慮,我征得他的同意,把它復制在黑板上,讓同學們參加座談,目的是鼓勵同學們畫出有個性的創作草圖。 同學們在看的過程中不斷的小聲議論。(教師沒有制止,同時對作品只字不談)同學們急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烈的討論開始了。 學生一:藏書票的設計要有一定寓意,我不知道窗外的一片空白,想表達什么。 學生二:藏書票的最后制作是版畫的方法,如此簡單的線條,毫無 生氣的構圖,算不上是一件作品創意,只是一、二年級的線描而已。(竟然有掌聲) 學生三:你畫的窗戶,怎么連最起碼的透視都忘了? 學生四:窗外一片空白,我不明白,哪怕是黑夜,還得處理成黑調子呢? 學生五:試想,這樣的藏書要被貼在書的扉頁上,誰還會欣賞這本書?我們會怎樣看書的主人? 這哪里是欣賞,分明是對作品的批判。 教師:剛才一部分同學從單一角度解讀了這幅作品。也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但一幅畫有一幅畫不同的理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妨換個角度,仔細看看,去探究一下他的良苦用心。 這個同學突然站起來,用略顯笨拙的表達說出了心中的感受,我畫這件作品時沒想太多,從大家的批評看,我認為有兩點,一是我平時畫的就不好,二是我的畫沒有創意,古人有這樣的題目:深山藏古寺,萬綠叢中一點紅和踏花歸來馬蹄香,傳統的國畫更有計白當黑,于無聲處勝有聲,齊白石老先生有《蛙聲十里出山泉》。我畫窗戶外的空白就是吸取這些思路,小的時候我家的房子條件不好,窗框都被雨淋爛了,關不上,在我的印象中,窗框就是這個樣子,每當我思考問題,凝視窗外的時候,只有這個窗扇印象最深,因此我自己的感受在不知不覺中被表現出來。 (長時間的掌聲,他的發言引起大家的強烈共鳴。有敬佩,有贊揚,也有深深的思考) 學生一:窗外的空白其實是一個迷人的世界,那里有寬敞的操場,有人聲鼎沸的熱浪一場高過一場,窗里是一位殘疾的孩子下不了床,無法去領略外面的世界,窗外的空白,就是他心中的夢想。 學生二:這是一個失學兒童的世界,窗外是蔚藍的天,清新的空氣, 是美麗的校園此刻又傳出書聲朗朗,一批批的學子攀書山,游學海,用知識武裝自己,加入到建設祖國的大潮中去。窗外的世界是對求學的渴望。 學生三:這是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世界,有鮮艷的五星紅旗,莊嚴的國徽,雄偉的天安門,有三峽工程的壯觀景象,有香港,澳門的回歸,有申奧成功的喜悅,這窗外的空白,正是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向世界宣言。 學生四:窗外的空白是白衣天衣護服的顏色,在抗擊非典期問,白衣天使是最可愛的人,是他們撐起了民族的尊嚴,譜寫了一曲中華兒女血脈相連的贊歌。 學生五:窗外是山村小學的爐膛,一位女教師正趴在地上,用嘴吹 著濕柴點爐子,火點燃了,灰暗的教室里頓時明亮一片。教室漸漸暖起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