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歐洲宗教改革
⑵完善了雅典的國家制度;
⑶有利于公民行使權利。
2、局限性:
中庸政策決定改革的不徹底性。知識鏈接
★必修ⅰ專題六: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演變★
1、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梭倫改革(公元前594年任執政官)
內容、評價見上
2、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xx年,執政官)
內容:⑴以10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舊的4個血緣部落。
⑵建立“五百人會議”取代原來“四百人會議”。
⑶設立“十將軍委員會”,每部落各選一名。
⑷制定陶片放逐法。
3、“黃金時代”的公民民主:伯里克利改革
內容:⑴各級官職,除十將軍外,向所有公民開放,并都以抽簽方式產生;
⑵民主政治主要機構:“公民大會”(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五百人會議”和“陪審法庭”擁有最充分的權力。
⑶為參政公民發放津貼。
4、雅典民主政治的得與失(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⑴局限性(失):
①就民主范圍而言,雅典公民權利是建立在對廣大奴隸專政基礎上的,眾多婦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②就性質而言,僅是一種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適用于小國寡民的城邦。
③抽簽選舉和輪流坐莊方式,意味著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國家管理權,可能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和誤用。
④歷史事實證明,雅典的衰落正是這種民主政治所導致的混亂和內耗造成的。
⑵進步性(得):開啟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專題一 梭倫改革(教師講解參考用)
課程標準
1.了解梭倫改革前雅典的社會狀況,認識梭倫改革的必要性。
2.簡述梭倫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點。
3.分析梭倫改革對雅典民主政治建設的影響。 ★雅典早期政治體制★
一、公元前8世紀初形成雅典王政國家。
二、公元前7世紀初形成雅典貴族共和國,元老院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 ★雅典:梭倫改革★
一、改革背景
㈠改革根本原因:貴族與平民和工商業奴隸主矛盾的激化
1、平民與貴族之間矛盾尖銳
⑴政治上:①平民雖享有公民權,但因經濟貧困而無法參與國家政權。
②貴族把持國家政權,包攬官職,制定法律,壓迫平民。
⑵經濟上:①貴族占有大量財富,剝削平民。
②平民因欠債而淪為雇工、債務奴隸或賣到海外抵債。
2、工商業奴隸主階層與貴族之間矛盾尖銳
⑴工商業奴隸主形成:公元前7世紀,隨著雅典工商業發展,部分人發財致富,成為工商業奴隸主。
⑵工商業奴隸主地位:經濟上富裕,但政治上沒有地位,不滿貴族的統治,逐漸與平民站在一起。
3、雅典社會主要矛盾和影響
⑴主要矛盾:貴族與平民的矛盾,貴族與工商業奴隸主的矛盾是雅典社會的主要矛盾,其中前者更加尖銳。
⑵影響:公元前7世紀,階級矛盾異常尖銳,政局動蕩不安,雅典社會面臨嚴重的危機。
㈡基倫暴動和德拉古立法:矛盾激化的表現(解決危機的嘗試)
1、徹底推翻原有體制的嘗試——基倫暴動。
2、對原有體制進行改革的嘗試——《德拉古法典》。
3、兩次事件的影響:沒能解決雅典的社會矛盾,社會危機更加嚴重。
㈢改革的導火線:薩拉米危機
⑴原因:①雅典嚴重社會危機之時,麥加拉奪取薩拉米島,對雅典經濟造成沉重打擊。
②雅典貴族擔心平民力量乘機壯大,禁止討論奪取薩拉米之事。
⑵影響:沉重打擊了雅典的經濟,社會危機空前嚴重。
㈣梭倫當選為首席執政官:立志改革,振興城邦(詩人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