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歐洲宗教改革
二、改革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穩定雅典的社會秩序。
2、根本目的:振興城邦,維護奴隸主統治。
三、改革內容:
㈠經濟方面:
1、頒布《解負令》
⑴內容:廢除平民所欠一切債務和債務奴隸制;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限制土地兼并。(土地和債務)
⑵影響:取消債務奴隸,保護了平民的基本權益。經濟上的獨立,為平民享有政治權利提供了物質保障。
2、發展工商業
⑴內容:①手工業:父母必須幫助子女學會一門手藝;鼓勵外邦手工業者移居雅典并賦予公民權。
②商業:鼓勵谷物進口和限制谷物出口,鼓勵出口葡萄酒、橄欖油。
⑵影響:①從短期看:穩定物價,保障平民生活。
②從長期看:經濟上:促進雅典工商業發展和社會經濟多元化;
政治上:工商業者隊伍壯大,工商業奴隸主力量增強,多元化政治格局進一步穩固。
㈡政治方面:提高平民地位
1、按土地收入多寡分成四個等級,并確定了相應的政治權利
⑴目的:打破貴族的世襲特權。
⑵內容:四個等級:富豪級、騎士級、雙牛級和日傭級。
政治權利:第一、二等級擔任高級官職,第三等級擔任低級官職,第四等級不能擔任官職。
⑶意義:打破貴族的世襲特權,維護了工商業奴隸主的利益,為雅典政治民主化開辟道路。
2、創立四百人會議
⑴組成:四個部落各選100人組成,但第四等級沒有當選資格。
⑵職能:為公民大會預審提案,準備議程。
⑶作用:使第三等級公民獲得參政議政的機會;提高公民大會的地位;打破貴族對國家權力壟斷。
3、組建民眾法庭,實行陪審員(不分等級,抽簽產生)制度
作用:民眾法庭的設立打破貴族對法律的壟斷;陪審法庭使平民獲得參加國家政權的權利。
四、改革評價(梭倫的遺產)
1、積極意義:
⑴打擊氏族貴族勢力,奠定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基礎;
⑵完善了雅典的國家制度;
⑶有利于公民行使權利。
2、局限性:
中庸政策決定改革的不徹底性。
★必修ⅰ專題六: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演變★
1、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梭倫改革(公元前594年任執政官)
內容、評價見上
2、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xx年,執政官)
內容:⑴以10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舊的4個血緣部落。
⑵建立“五百人會議”取代原來“四百人會議”。
⑶設立“十將軍委員會”,每部落各選一名。
⑷制定陶片放逐法。
3、“黃金時代”的公民民主:伯里克利改革
內容:⑴各級官職,除十將軍外,向所有公民開放,并都以抽簽方式產生;
⑵民主政治主要機構:“公民大會”(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五百人會議”和“陪審法庭”擁有最充分的權力。
⑶為參政公民發放津貼。
4、雅典民主政治的得與失(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⑴局限性(失):
①就民主范圍而言,雅典公民權利是建立在對廣大奴隸專政基礎上的,眾多婦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②就性質而言,僅是一種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適用于小國寡民的城邦。
③抽簽選舉和輪流坐莊方式,意味著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國家管理權,可能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和誤用。
④歷史事實證明,雅典的衰落正是這種民主政治所導致的混亂和內耗造成的。
⑵進步性(得):開啟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