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
(3)意義
①新文化運動對孔子及其學說的批判,其意義不限于對一個歷史人物或一派學術思想的褒貶。李大釗指出:“余之抨擊孔子,非抨擊孔子之本身,乃抨擊孔子為歷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權威也;非抨擊孔子,乃抨擊專制政治之靈魂也。”事實上,這正是“打倒孔家店”的政治動因與文化內涵。
②“打倒孔家店”實質上是對統治中國幾千年的意識形態、思想體系、文化傳統的厘清與揚棄。
③這場掃蕩權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為后來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創造了條件。
【探究】新文化運動時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對不對?這個口號還適用不適用于今天?
——袁世凱為鞏固其統治,在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新文化運動時,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反對袁世凱的封建專制獨裁,有進步意義。但是,這個,號全面否定了中國傳統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這個口號絕對不適用于今天。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拋棄了優秀的文化傳統,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魯迅與《狂人日記》
(1)魯迅對舊禮教、舊道德批判的特點
魯迅對舊禮教、舊道德的攻擊最為猛烈,他主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敏銳觀察,利用文學作品深刻地揭露專制制度和綱常禮教的黑暗,對“吃人的禮教”的抨擊即出自他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2)《狂人日記》對“吃人”的禮教的揭露
《狂人日記》是魯迅第一篇白話小說,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之作,同時又是一篇聲討舊勢力的戰斗檄文。
【思考】何謂“吃人的禮教”?
——禮教是指儒家提倡的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倫理道德。魯迅在《狂人日記》中,揭露了其“吃人”本質。“吃人的禮教”的說法由此而來。
(3)對貞節觀念的批判
①魯迅發表了《我之節烈觀》一文,把傳統的貞節觀與夫權思想和忠君思想聯系起來,揭露“忠、孝、節”的倫理道德的危害性。
②陳獨秀也撰文批判傳統的貞節觀念,指出這種觀念與資產階級的人格獨立根本對立。
【探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阿q正傳》《祝福》等分別反映了哪一深刻的思想主題?
——《狂人日記》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孔乙己》反映了封建禮教和科舉制對人才的摧殘毒害;《藥》反映了對辛亥革命由于脫離群眾而失敗的思考,暗示喚起民眾的覺醒是取得革命勝利的良藥的深刻主題;《阿q正傳》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提出了啟發民眾覺悟,發動民眾革命的重大課題;《祝福》反映了舊中國婦女的悲慘地位,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惡。
(三)、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設問:新文化運動不僅是一場思想革命,還是一場文學革命。那么為什么還要進行文學革命呢?
請一位同學朗讀以下兩段材料:材料一 蕭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李白《憶秦娥》
材料二 “這柯(棵)大樹很可惡,
他礙著我的路!”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