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
快把他砍倒了,
把樹根亦掘去。
哈哈!好了! ——胡適《樂觀》
教師一步步設問:你能說出新文化運動中進行文學革命的原因嗎?
學生一步步回答。
教師點撥:文學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眾之中,而文言文比較難懂。
教師:文學革命需要從哪些方面來進行呢?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得出文學革命是從形式到內容的革命:
1、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2、以新鮮、平易、明了的新文學代替陳腐、雕琢、迂晦的舊文學。
設問:文學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導學生分析新文化運動的意義:
1、為新文化、新思想的傳播與普及提供了載體。
2、推動人們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
3、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醞釀和發動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準備。
(四)文化平民化
1.教育界的文化平民化
民國初年,面向群眾的社會教育或通俗教育已有初步發展。這些活動主要是在城市中對群眾開展通俗教育,提高其知識水平,改良其道德習慣,進而改進社會風氣。隨后在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社會教育蓬勃興起,形成了平民教育思潮。
2.文學界的文化平民化
(1)在文學界,隨著文學革命的深入發展,白話文逐漸取代文言文,不斷得到推廣。白話小說、散文大量涌現,其中白話散文不僅在內容上反映當時流行的社會改造、婦女解放、勞工神圣、風土人情等思想內容,體現出嶄新的時代特色,而且在形式上出現了政論、雜文、隨筆、游記、寓言、短評等體裁,風格多樣。
(2)在“詩體解放”的口號下,胡適、劉半農、周作人等積極嘗試創作白話詩,這種新體詩擺脫了舊體詩的束縛,既注重內容的革新,反映現實生活,也注意形式創新,“自由成章而沒有一定的格律,切自然的音節而不必拘音韻,貴質樸而不講雕琢,以白話入行而不尚典雅”。從胡適的《孔丘》、劉半農的《相隔一層紙》,可以一窺白話詩之風格。
要求學生歸納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完成下面表格:
思想
革命
提倡______與_____
反對____與___
提倡______________
反對_________
文學
革命
提倡_____________
反對_________
根據表格引導學生分析新文化運動是如何重鑄國魂的。
教師點撥:用資產階級的新思想、新文化,去沖擊人們頭腦中的封建舊思想、舊文化。
教師:如何看待新文化運動呢?(引出下一標題)
三、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
1、性質: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是民主主義的思想啟蒙和文化革新運動。
設問:為什么說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是民主主義的思想啟蒙和文化革新運動?
學生分析、討論。
教師點撥:新文化運動宣傳了資產階級的新思想、新文化,既是一次思想革命,又是一次文化革命,對封建的思想文化給予徹底的沖擊,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內反封建斗爭的繼續。
材料:
材料一:反動軍閥污蔑新文化運動是“異端邪說”、“洪水猛獸”,守舊派文人甚至謾罵新文化運動的提倡者是“眾叛親離”,“人頭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