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廣大青年知識分子的普遍歡迎,被譽為“青年界之金針”和青年的“良師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聞鐘,如當頭一棒。
設問:你能從以上材料中看出新文化運動的哪些積極影響?
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點撥:
1、打擊了封建主義,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形成了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2、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設問:新文化運動有哪些局限性?請同學們通過下面材料進行分析。
材料一:新文化運動局限在知識分子的圈子內,新思想沒有普及到工農群眾中去。 ——李時岳
材料二:“無論政治學術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國的法子,絕對是兩樣,斷不可調和遷就的”。“若是決計革新,一切都應該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國粹、國情的話來搗亂” ——陳獨秀
據材料分析新文化運動的局限?
同步檢測
1.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當時各歷史條件推動的產物,這些歷史條件包括
①辛亥革命使民主觀念深入人心 ②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③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④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入中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新青年》創刊后深受青年知識分子的歡迎,被譽為“青年界之金針”和青年的“良師益友”。之所以有如此反響,是因為
a.《新青年》宣傳愛國主義思想 b. 《新青年》以民主、科學思想為其主旨
c.《新青年》歌頌了十月革命 d. 《新青年》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思想
3.北京大學之所以能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基地,其直接原因是
a.五四運動促進了青年學生思想的解放
b.北大校長蔡元培以“兼容并包”為辦學宗旨,提倡“學術思想自由”
c.北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強烈
d.北大學生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強烈
4.右圖為北大校園的雕塑,其造型來源于“德先生”(democracy)和 “賽先生”(science)英文頭一字母“d”“s”的變體。德先生和賽先生是指
a. 民主與自由 b.平等與自由
c.民權與科學 d.民主與科學
5.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當時文學革命的內容包括
①提倡白話文 ②文學要為工農服務
③使用簡化字 ④建立新鮮、平易、明了的新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