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教學案
[重點難點解析]
一、新文化運動與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較
事件 不同點 相同點
主張側重點 方法 根本目的 性質
維新變法 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政體,挽救民族危亡。 向西方學習 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產階級性質的反封建斗爭
辛亥革命 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新文化運動 側重于思想領域,前期用民主和科學思想批判封建傳統思想;后期宣傳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
[小試牛刀]
1.我們說新文化運動彌補了辛亥革命之不足,主要是說新文化運動( )
a.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b.開始把斗爭矛頭指向儒家思想體系,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
c.弘揚了民族和科學思想,抨擊了專制、愚昧和迷信
d.傳播了社會主義思想,使之成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1. a b項考生應知,沒有在思想領域里對封建思想進行徹底批判是辛亥革命的重大缺陷。
2.史學界把維新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都稱為近代化運動,因為它們都要求( )
a.徹底廢除舊制度 b.民主和科學
c.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d.民主和共和
2.c 共同反映了民族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的愿望。維新變法沒有提出徹底的廢除舊制度的要求;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要求;民主和共和是辛亥革命的要求。
二、近代前期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歷程、特點及其認識
階段 時間 主要內容 代表 指導思想 特點 認識
第一階段 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 器物(西方物質文明) 林則徐、魏源;
洋務派 中體西用 用西方技術維護封建統治,挽救民族危機;停留在“器物”的表層階段,對封建制度和舊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觸動。
向西方學習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向西方學習的道路沒有走通,歷史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階段 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 政治制度 康有為、梁啟超(君主立憲政體方案);孫中山(民主共和國方案)) 由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發展為“三民主義” 不僅要學習西方技術,還要學習政治制度,通過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機,已發展到學習西方的“制度”的深層階段,但對封建文化沒有進行全面徹底的批判。
第三階段 新文化運動時期 前期主要宣傳民主、科學思想,后期宣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 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前期是民主和科學思想,后期是馬克思主義 前期徹底否定封建傳統,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在向西方學習的道路上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階段,但存在絕對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沒有與工農群眾運動相結合。
[小試牛刀]
3.導致近代中國人由學習西方“器物”轉向學習“制度”的決定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