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宋明理學
政治上:趙宋王朝鑒于唐朝的藩鎮割據和農民起義引起的“三綱五常絕”的歷史教訓;宋代的“重文”國策,形成了學術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學者們積極關心國計民生,以創建新儒學作為匡時濟世的理想追求。
經濟上:兩宋社會經濟比唐代有所發展,為適應這一變化,統治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把自然觀、認識論、倫理觀等有機聯系在一起的哲學體系,以便從思想上加深對農民的麻醉。
二、宋明理學
1、理學的含義:
以“理”或“天理”為核心,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運,又繼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國的學說。
2、理學有哪些主要流派?
(1)程朱理學:
① 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顥、程頤等人開創;南宋朱熹集大成.
②主要思想:
a、世界觀:“理”
含義:是產生萬物的本源,是離開事物而能獨立存在的一種東西,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主宰,是天下萬物永恒普遍原則。與社會秩序和個人身心相貫通,體現在社會是儒家三綱五常道德倫理;體現在人身上是人性,從而將個人、社會及宇宙聯系起來。
b、方法論: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認識論)
要通過“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觸天下萬事萬物去體會加深對先天存在的“理”的體驗與最終貫通。
c、道德觀:個人修養要以天理為準則,要“存天理,滅人欲”,極端強調婦女貞節觀。
影響:維護了封建專制制度;扼殺了人們的自然欲求。
③主要理論著作:朱熹編著《四書章句集注》
④地位和影響:
a、程朱理學適應統治階級的需要,南宋以后逐漸發燕尾服成官方哲學。
b、元朝曾將《四書章句集注》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
c、明成祖親自主持編纂了以程朱理學為規范的《五經大全》《四書大全》《性理大全》等書,作為官定讀本和朝廷科舉考試的準繩,程朱理學發展到鼎盛階段,確立了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d、理學還流傳到朝鮮、越南、日本,產生了很大影響。
(2)陸王心學
①陸九淵心學.(南宋理學大師)
a、背景:
在理學自身的發展過程中,理學家們也對于一些具體的問題產生了分歧。他們不滿意程朱理學對于“理”的探究方式的煩瑣,相對而言,更受到佛教、道教強調個體修養作用這一思想的影響,提出了“心即理也”等觀點。
b、內容:
a、世界觀:心是萬物本原(“心即理也”)
認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主張“心”和“理”是永久不變的,以此證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條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恒不變的。
b、方法論:求“理”的方法 -----“發明本心”
認為“理”就像太陽、月亮一樣簡單明了,不用學習也能體會,提出所謂“發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
c、反對“格物致知”(但它們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為封建統治提供理論根據的,反對人民為改善受壓迫的處境去同封建統治者進行斗爭。)
②陽明心學。
a、背景:隨著程朱理學在思想界統治地位的確立,其本身也逐漸地成為統治者束縛人們思想的工具。特別是程朱理學與科舉制度正式掛鉤之后,許多知識分子更多地將程朱理學看作求取科舉功名的敲門磚。而明中期以來,社會生活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民起義也頻繁發生,程朱理學不能夠回應這些變化。一些儒家學者認為,人心混亂是由于思想界的混亂導致。在官學話的程朱理學之外,他們通過進一步發展陸九淵的“心學”來挽救理學和更新儒學,“陽明心學”由此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