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宋明理學
b、內容:
a、思想核心:“致良知”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b、方法論:克服私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
c、影響:強調自我主動,鼓勵人們奮發立志
【探究】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有什么不同之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1、共同點:
(1)內容相同:都是儒學的表現形式,都繼承了孔孟“仁”“禮”的思想,都認為世界本原是“理”。(2)影響相同:都有助于統治者維護專制統治,都壓制、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積極影響。
2、不同點:
(1)對世界本原的具體認識不同:程朱理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陸王心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內在的“心”,認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徑不同:程朱理學主張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認識和把握“理”,陸王心學提出,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
三、宋明理學的影響
1、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制度,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儒學士大夫積極維護封建統治秩序,還致力于社會道德教化工作)
2、積極:塑造中華民族性格特征;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道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凸顯人性的莊嚴。
課堂小結:
孔子貴仁,孟子貴義,儒家重倫理,講信修睦,通儀禮。程朱理學直承孔孟而又繼續發展,使之從傳統啟蒙思想上升為中國傳統哲學。這種傳統的中國哲學,是中國人對宇宙現象與人的生存原則的一種領悟和把握,并把這種領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貫徹于實際踐履之中。孔孟儒學乃中華傳統文化的淵源和啟蒙,至程朱理學才使中國哲學形成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哲學體系。程朱理學是中國哲學史上的里程碑。
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和學業課業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