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60—70年代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教案
③統一后的德國繼承了普魯士的舊制度,特別是軍國主義傳統,德國逐漸成為歐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國家。
四、意大利的統一
1、原因:①統一的必要性:19世紀上半期意大利仍然處于分裂狀態且多數地區被外國控制,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a、中部和北部受到奧地利的統治;南部的兩西西里王國處在西班牙的控制之下;羅馬被法軍控制;(唯一保存獨立的是北部的撒丁王國)
b、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意大利各地要求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的運動日益高漲。
②統一的可能性:撒丁王國的成為意大利統一大業的核心
a、資產階級民主派發動的旨在自下而上完成統一的多次武裝起義連連受挫;
b、撒丁王國是當時意大利惟一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意大利力量最強、經濟最發達的邦國;政治比較開明,是意大利資產階級自由派向歸的中心。
c、加富爾的作用:1852年加富爾出任撒丁王國首相,推行富國強兵政策:改革財稅制度,增加國家收入;資助鐵路、港口建設,發展工商業;降低關稅,實行自由貿易。撒丁王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為增強。
2、過程:①1859年,撒丁王國與法國聯合對奧地利戰爭:意大利北部人民紛紛響應;拿破侖三世單獨與奧地利議和,退出戰爭,但統一大勢不可逆轉;1860年意大利北部基本完成統一。
②1860年兩西西里王國人民起義,加里波第遠征兩西西里王國,占領了兩西西里王國首府那不勒斯;不久,加里波第將政權交給了撒丁王國。
③1861年意大利王國成立,撒丁國王成為意大利國王。
④后來,意大利王國借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之機,把奧地利和法國勢力趕出意大利;70年代初意大利最終完成了統一。
3、影響:①意大利結束了異族統治壓迫和分裂割據局面,形成了統一的民族國家,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意大利封建殘余勢力仍很頑固,加上自然資源又缺乏,資本主義的發展困難重重。
五、日本明治維新
1、背景:①19世紀中期,日本幕府統治的危機進一步加劇:
a、處在德川幕府統治之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是一個封建落后的國家。
b、日本社會的急劇變化:一方面勞動人民生活日益貧困,紛起抗爭;另一方面,封建領主經濟開始瓦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形成并得到發展,新興地主和高利貸商人對自己政治上的無權地位日益不滿;作為幕府統治基礎的中下級武士,因自身經濟狀況的惡化,對現實的日益不滿。
c、1853年,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紛紛侵入,日本經濟遭到摧殘,國家主權不斷喪失,社會動蕩不安,民族危機嚴重。
②鑒于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受辱的教訓;
③倒幕派的形成和武裝倒幕:
a、倒幕派的形成:以中下級武士為主,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一些對幕府統治不滿、贊成改革的大名的支持,先后掌握了長州、薩摩等西南強藩的政權,建立了倒幕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