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宋明理學學案
設計意圖: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展示一:《三教圖》(清•丁云鵬),
教師:請大家欣賞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三教圖》(清•丁云鵬)(稍停)。現在是搶答時間 1.你們認為該圖圖中的三教是什么宗教,三個人又分別是誰 ?2.哪位同學能簡單介紹一下三教在魏晉時期的發展狀況?
學生搶答。
教師:我們大家回答的都很正確,兩組各加10分。那么在當時三教合一的情況下,理學在儒道佛三教之間在相互吸納滲透和儒家學者的探索思考中就應運而生了。那么什么是儒學呢?理學有哪些主要流派?又有哪些代表人物呢?
學生搶答并根據教材內容復述。
教師:回答正確,ⅹ組加10分。我們大致都了解了理學體系,現在我們深入了解理學大家的主要思想。首先我們結合課本了解程朱理學,并歸納二程和朱熹主要觀點。
學生自讀,并在課本上畫出觀點。
展示二:多媒體展示三位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① “理”
②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認識論)
③ “存天理,滅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對立起來)
教師:那么請大家討論一下,什么是“理”呢?
學生尋找資料,積極討論,并積極回答:一組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萬事萬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則,是事物存在的根據;二組 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
四組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將個人、社會、宇宙聯系起來。
教師:大家說的都正確而都不全面。理學就是三位同學觀點的綜合,即理是世界的本原,是萬事萬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則,是事物存在的根據;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
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將個人、社會、宇宙聯系起來。那么理學相對于以前的儒家思想來說哪些是繼承前人,哪些又是新時期的發展呢?
各組舉手示意,尋找第一個舉手的組回答:五組 理學繼承了董仲舒的三綱五常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論述了理為三綱五常的道德規范的準則。
教師:完全正確,加十分。那么什么是格物致知呢?我們先看一段材料
展示三:材料一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自有貫通處。
——《二程遺書》
材料二 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
—— 《朱子語類》
探究:什么叫格物致知?從學習程朱的思想,你認為他們是為了讓人們探究真理嗎,為什么?
學生激烈討論,幾分鐘后得出結論,幾個組嘗試回答。焦點主要集中在格物致知與實踐出真知有何區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