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宋明理學學案
觀點2 目前一些學者們,則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學:侯外廬、邱漢生諸先生主編之《宋明理學史》有一段說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學達到了思想發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疇、命題,所討論的問題,是新的,它探究的學術理論的廣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宋明理學作為一種流傳幾百年的傳統文化,它既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科學和不正確的地方。你如何認為呢?可以各抒己見。
思路引領:(1)科學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學具有和諧意識。和平發展離不開人與自然的和諧,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國家、人類都需要和諧的意識。②宋明理學具有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對歷代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奮發進取,為理想不懈追求傳統的形成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今天人們依然能從中得到啟示。③宋明理學崇尚道德,充分意識到道德對于社會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進文明的進步。④宋明理學強調力行。力行意識及其所體現的務實傾向和自強的精神,對中國文化起了推動和促進作用。
(2)不科學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級觀念;②重男輕女的觀念;③因循守舊的觀念;④重利輕義的觀念;⑤重禮輕法的觀念。
(3)對宋明理學應采取的態度:批判、繼承、改造;去粗存精,去偽存真。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根據各組回答問題情況進行反饋,表揚優秀的前三名,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激勵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本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宋明理學,那么,儒家思想是如何繼續發展的呢?在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課后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著重明末清初的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如何對他們的思想進行分析評價。并完成本節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
設計意圖: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并對本節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后及時批閱本節的延伸
【導學案】
專題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第3節 宋明理學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預習《宋明理學》,初步把握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說出理學和心學的內涵,分析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二、預習內容
(一)三教合一的趨勢
三教:__、__、__。
1、魏晉南北朝:三教相互影響和融合。
(1)儒學:吸收__、__的精神,呈現新的發展。(2)佛教:吸收儒學精神,逐漸中國本土化。(3)道教:受儒學影響,主張“貴儒”“尊道”。
2、隋唐時期:三教的發展和融匯。
(1)隋朝:
① 儒學家提出“____”=“三教合一”② 主張以__為主,調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
(2)唐朝:
① 統治者奉行“____”的政策:尊道、禮佛、崇儒。② 佛、道發展,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③ 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
(二)兩宋:程朱理學
1、理學含義:
北宋時期,儒學家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儒家學者融合__思想來解釋儒家的__,從而建立了以“__”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稱之為“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