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宋明理學學案
2、理學代表:程顥、程頤、朱熹。
代表 生 平 思 想
觀 點 學
派
程顥
北宋儒學家。
號稱“明道先生”。
① 核心思想:“__”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②“天理”和____直接聯系起來,認為“人倫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 提出“____”的認識論:認為“____”,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洛派
程頤
北宋儒學家。
號稱“伊川先生”。
朱熹
南宋儒學家。
理學集大成者。 (1)強調“______”:理之源在于__,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范的____,是人性的____; (2)深化“____”:①“物”,指天理、人倫、圣言、世故。②“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____,而不是____。
閩派
3、理學影響:
(1)適應了____的政治需要,南宋以后長期成為官方哲學,有力地維護了_____。
(2)朱熹編著的《______》成為后世科舉考試的教科書。
(3)朱喜的學術思想流傳至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在朝鮮、日本形成了“____”學派。
(4)程朱理學的綱常名教逐漸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三)宋明:陸王心學
1陸九淵心學
(1)生平:南宋儒學家,號“象山先生”。
(2)觀點:◆“__”是萬物的本源,“心”就是“__”。◆ 強調“______,______”,天地萬物都在心中。◆ 認為窮理不必向外探求,____就可得到天理。
2、王陽明心學:把理學發展為心學
(1)概況:號陽明先生,繼承發展___學說,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形成“陸王心學”。
(2)主要觀點:
觀 點 概 況 備 注
心即理 ①吸取佛教“心外無佛,即心是佛”思想
都強調道德的自覺和主宰性。
②宣揚“______”“___”的例題
認識論
致良知 ①認為___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易被__侵蝕。
②主張加強___,去人欲,恢復良知本性。
知行合一 ①認為知和行都產生于__,用___支配自己的行為實踐。
②無法科學地說明人的認識和實踐的關系。
4、傳播概況:明朝中期以后,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 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說出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分析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展的原因
2.說出理學和心學的內涵。
3.分析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重點: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展的各階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難點: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展的各階段的特征及其對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