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激素調節
和適應性的反應;又如,植物從種子的萌發、器官的分化建造、開花、結果、成熟和衰老等順序發育的現象等。另一方面,生物生活在環境中,對外界各種因子的變化,會作出適應性的反應,這種機體與環境的統一也是生物體自動調節的結果。在此最好也列舉幾例給予說明,如人從溫暖到寒冷環境中機體作出的適應性反應;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等。在討論的基礎上,概括出生命是一個能自我調控的系統,通過調節維持生物體內部和生物體與環境的統一。在概述生命活動的調節意義之后,指出生命活動的調節方式有多種,在此以植物的生長素為例,學習植物的激素調節。由此引入植物生長素的課題。(2)關于生長素的發現,是從研究植物的向光性開始,通過幾代科學家經過50多年的研究完成的。可根據這一線索,按下面的過程(圖4-1)與學生一起討論。實驗 討論分析現象說明單側照光可引起向光彎曲,向光側比背光側生長慢。這一現象與什么結構有關?光引起了內部的什么變化? 切去胚芽鞘的尖端后,同樣給予單側照光,胚芽鞘不再向光彎曲且停止生長,該現象說明:向光性與胚芽鞘的尖端有關。由此可推測尖端可感受光的刺激。 現象說明向光性確是由于尖端感受了單側光的刺激引起的。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 現象證實了推想。進一步推測,該種物質可能影響胚芽鞘的生長。 現象說明,胚芽鞘尖端的確產生了某種物質且能向下運輸,該種物質分布多的一側生長得快,少的一側生長得慢,由此引起胚芽鞘彎曲。通過下面實驗,進一步驗證: 討論分析現象證實胚芽鞘的尖端確實產生了促進生長的物質,這種物質可由尖端向下運輸,促進下部的生長。最終人們分離出了這種物質,并證明它是吲哚乙酸,取名為生長素。為節省時間,教師應在課前做好投影片,逐一顯示實驗處理和現象,師生共同討論分析。(3)關于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和運輸的特點,可通過分析下面資料(圖4-2)得出。根據該資料說明以下幾點:①合成生長素最活躍的部位是分生組織且主要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莖尖、根尖、幼葉、受精的子房等。②生長素具有極性運輸的特點(從植物體的形態學的上端向下端運輸)。三、第二課時:1.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2.關于教學過程的說明:(1)對生長素的每一項生理作用,均可從介紹有關實驗或植物體生長現象入手,在分析的基礎上概括相應的生理作用,接著講述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2)關于促進植物生長。可通過分析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反應的資料(圖4-3),說明以下幾點:①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作用,與其濃度的高低有關。一般低濃度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抑制植物生長。②生長素促進不同器官生長的最適濃度不同。對生長素的敏感性:根>芽>莖。③解釋植物的頂端優勢現象,介紹有關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實例。(3)關于生長素促進果實發育和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的作用。可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有關內容,最后概括結論。在此教師可以適當補充介紹些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實例。(4)關于植物激素間的相互作用。教師可簡單介紹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