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教案2
138
之賤與有責焉”,都在豐富和發展著民族精神。
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在不斷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賦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時代特色。
4.學生踐行要求
在日本小學生的運動會中有一個叫做“三十人三十一足跑”的項目,令觀者記憶深刻。在這個項目中,參賽的三十個人的腳分別兩兩相系。在五十米的奔跑距離中,所有的人都必須聽從指揮、步調一致,最終耗時最短的隊伍勝出。不難看出,這樣的活動在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聽從指揮的精神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民族精神的培育需要我們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教師可以圍繞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設計類似的活動或補充相關的知識開展教學。
團結統一。活動設計可以從“團結協作”人手,設計需要大家都參與才能完成的活動,如“神奇飛毯”(在規定的面積中讓一個團隊的全體人員都設法站立進去)、“逃生游戲”(在規定的時間內讓一個團隊的全體人員都設法從狹窄出口逃生)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只有所有的人共同付出努力才能達到共同的目標,進而認識到維護祖國團結統一的重要性。
愛好和平。請學生結合中國政府裁軍等情況介紹中國在世界和平進程中所做的努力。或布置收集中國政府對待國際熱點問題(伊拉克問題、朝核問題、伊朗問題、巴以問題)的態度,體會中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特點。
勤勞勇敢。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父母親和周圍的工人、農民辛勤工作的情景,體會自己的幸福生活與他們勞動之間的關系,感悟蘊含在他們行動中的精神意義。
自強不息。了解同學中刻苦學習、努力拼搏的典型,學習他們自強不息的精神。或引導學生探討自己心目中有一定影響力的“明星”成功背后的艱辛,體會這種精神對成功的重要意義。
愛國主義。設定一些場景,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表現自己對國家的真實情感,或展示學生中優秀代表的事跡,看他們在特定的場合中是如何用自己的努力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的。例如:北京中學生代表團在聯合國國際學校與世界各國中學生進行交流時,遇到一名外國中學生在大會發言中對我國人權問題的公開指責。他們果斷決定與大會主席交涉,要求澄清外國中學生的誤解。在后來爭取到的大會發言中,我國中學生代表用事實闡明自己的觀點,獲得參會各國中學生的理解和尊重,用自己的行動捍衛了國家的尊嚴。
四、教學評價建議
(一) 評價方式
本課包括知識性的內容、操作性的要求和正確價值觀的確立。因此,在評價中請注意以下兩條。
第一,發展性原則。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等內容,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從不同側面有所涉及。但是沒有從民族精神的高度進行系統的學習。在評價時,請聯系學
139
生的成長經歷特別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進行評價,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第二,多元化原則。許多探究活動需要學生獨立或同學相互協作才能完成。因此,把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與教師互動評價、學生小組評價與對小組中每個學生的評價等結合起來,甚至把學校評價、社會評價和家長評價結合起來,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合作、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