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教案2
第二年1月4日,渥巴錫召集全體部族作了總動員。他熱淚盈眶,滿懷悲憤地對大家說:葉卡特琳娜已經下達命令,要把我的兒子送往圣彼得堡(現在的列寧格勒)作為人質,還要挑選一萬名土爾扈特騎兵參加俄國軍隊。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失去自由,忍受奴隸的枷鎖;要么舉行起義,脫離沙俄,回到祖國去!大家由衷地贊同回到祖國去!
1月5日,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反抗沙俄壓迫的武裝起義開始了。那一天清晨,寒風凜冽,當早晨的陽光灑向大雪覆蓋的伏爾加草原時,皚皚白雪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就在這時,成千上萬的土爾扈特婦女、兒童和老人,乘上了早已準備就緒的馬車、駱駝和雪橇,在躍馬橫刀的騎士們衛護下,一隊接著一隊,陸續出發,離開了他們生活將近一個半世紀的異國他鄉。他們邊走邊發出震驚天地的呼聲:“我們的子孫永遠不當奴隸,讓我們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去!”臨行前,他們殺死了監視他們的沙俄官員、軍隊和其他人員,并把所有帶不走的鍋灶、糧食統統毀掉。渥巴錫帶頭點燃了自己的木結構宮殿。剎那間,無數村落都燃起了熊熊烈火,遼闊的草原上升起了滾滾濃煙。這是一幅多么悲壯的圖畫!這幅悲壯的圖畫仿佛在告訴大家:土爾扈特人民已經下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土爾扈特人民決不反顧!
渥巴錫騎在馬上,舉著鮮艷奪目的新條旗,率領三萬三千多戶、近十七萬部眾,分成三路向太陽升起的東方——祖國前進。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十多天的功夫便跨越了千里草原,穿過了冰封的烏拉爾河。在渡過烏拉爾河以后,他們遇到沙俄哥薩克兵的襲擊。為了打通東進的道路,他們浴血奮戰,九千多人壯烈犧牲。2月2日,在奧琴峽谷,英勇的土爾扈特戰士全殲了搶先占領這個險要谷口的哥薩克部隊。渥巴錫在這場戰斗中親自組織駱駝兵從正面強攻,讓另一支人馬包抄哥薩克兵的后路。他們前后夾擊,哥薩克的攔截被徹底擊潰了。他們一邊戰斗,一邊前進,在缺糧挨餓、疾病流行的折磨下,又擊潰了兩萬緊跟在后面的沙俄追兵。直到六月底,土爾扈特部歷時半年,行程一萬多里,歷盡千難萬險,損失了全部牲口,付出了人員減半的巨大犧牲,終于踏上了家鄉故土,投入了祖
142
國的懷抱。回到祖國的土爾扈特人,經過長途跋涉、顛沛流離,一個個滿面塵埃,衣衫襤褸,很多人衣不蔽體,靴鞋俱無,小孩身上,幾乎一絲不掛。為了實現回歸祖國的夙愿,他們蒙受了巨大的犧牲。
清政府對土爾扈特部的歸來十分重視。乾隆皇帝得到奏報以后,立即派大臣到伊犁迎接,并且命令安置他們在準噶爾盆地和科布多一帶放牧。新疆、甘肅、陜西、寧夏和內蒙古等地的各族人民送去了牛馬羊等牲畜二十多萬頭,糧食四萬多石,茶二萬多封,羊裘五萬多件,棉布六萬多匹,棉花近六萬斤,還有大量的毛氈廬等。這些物資的支援,真是雪中送炭,及時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乾隆邀請土爾扈特部的首領來避暑山莊覲見,派御前大臣親去迎接。對那些沿途對土爾扈特首領接待不周的地方大臣,乾隆給予革職處分。渥巴錫等來到避暑山莊,乾隆封他為卓哩克圖汗,“卓哩克圖”是英勇、勇敢的意思。對其他的首領,也都給予封爵,仍讓他們管理土爾扈特部的事務。乾隆還向他們聲明,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不易其俗”,并在普陀宗乘之廟內豎立了《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兩塊石碑,以示紀念。土爾扈特人民“所至如歸”,重新安居樂業在祖國多民族的大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