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教案2
129
于世界民族之林,更需要強大的民族精神的支撐。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僅可以促進物質技術力量的發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質技術力量發揮出更好的作用。在艱苦的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物質裝備遠遠不如強大的敵人,但是中國共產黨人敢于戰勝一切困難、不怕犧牲一切的精神氣概發揮出了強大的力量。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們國家生產力相當落后、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相當低下,帝國主義以為我們只有乞求它們才能生存,但是,英勇的中國人民團結一致,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戰勝各種困難,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在新的條件下,經濟全球化一方面促進了資本、技術、知識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優化配置,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現在的經濟全球化基本上是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世界經濟的“游戲規則”主要是由他們制定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也是被西方發達國家所控制的。某些經濟發達的大國動輒以經濟制裁相威脅,使發展中國家經常面臨著經濟風險。因此,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警惕、獨立自主、趨利避害、化解風險、維護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
4.為什么說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急劇而深刻的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和信息革命浪潮撲面而來,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擴大開放、促進改革、增強我國經濟活力創造了更為有利的國際環境和條件。但是,與此同時,西方各種思想文化也對我國的民族文化、社會思想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我國作為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還比較落后的發展中大國,還面臨發達國家多方面的壓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西方發達國家始終沒有放棄其強權政治和掠奪政策。因此,經濟全球化并不會帶來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如果應對不好,經濟全球化不僅會帶來巨大的經濟風險,而且會帶來巨大的政治風險。蘇聯和東歐劇變,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沒有應對好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新的挑戰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指出:“從十月革命以來,西方國家一直不遺余力地對社會主義國家發動各種攻勢,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進行意識形態滲透。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就與西方國家長期進行的意識形態滲透有關系。”
我們可以看到,西方國家經常利用經濟全球化,以幫助和推動經濟改革為借口,試圖將它們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制度強加給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冷戰結束以后,西方敵對勢力已經把中國作為意識形態的主要對手,千方百計利用我們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緊對我國進行思想文化的滲透,企圖擾亂我們思想和陣腳。他們憑借經濟科技方面的優勢,通過各種途徑輸入其價值觀念,對我國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實施打壓和沖擊,以期達到使我們在精神上解除武裝的目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民族文化傳承、培育和發展著民族精神。能不能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精神,繁榮我國的民族文化,能不能頂住超級大國文化霸權的壓力,有效地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滲透,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清醒地面對這種形勢,勇敢地面對各種挑戰,堅持好社會主義制度,就要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