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真理的歷程
此時,我們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一個結論: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教材此處引用的恩格斯、列寧的名言,也正闡述了這一道理。
教材“相關鏈接”引用了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論證了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今天,我們之所以說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是真理,就是因為它經過了勒維烈科學實驗(實踐的基本形式之一)的證明。這一欄目再次以實例強調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這一道理,同時激發我們努力學習,將來檢驗和證實一系列科學假說。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課堂探究:這位歸國博士為什么要來到草原?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探究提示:這位歸國博士來到草原,就是為了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改變草原的面貌,造福于草原人民。這啟示我們,知識只有應用于實踐才能真正實現其價值,才能實現認識的目的。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如果有了正確的認識,卻脫離實踐,不為實踐服務,那么這種認識就失去了它的實際意義。所謂學以致用,也正是強調這一道理。
教材引用毛澤東和陸游的名言論證了認識的目的在于實踐,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
在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目的問題上,歷來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把學來的理論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正確的態度。另一種是把學來的理論束之高閣,或空談一陣,并不實行,這是錯誤的行為。我們應該堅持正確的態度。
教材“相關鏈接”提供的故事告訴我們,實踐和認識的關系應該表示為:行——知——行或實踐——認識——實踐(包括創新),這一公式從實踐出發,又落腳于實踐和創新,表明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的道理。
五、【本課板書設計】:
一、人的認識論從何而來
(一)、實踐及其特點
1.實踐的含義。
2.實踐的基本形式。
(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六、【教后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