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善于把握重點和主流教案
[生]一個學校也有許多矛盾,其中教與學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學校必須以教學為
主,把教學工作作為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其他如教務、團隊、總務、食堂、衛(wèi)生等非中心工作都要服從、服務于這一中心。
[師]是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一個學校中最重要的工作。對于大家的學來講,需要
學的東西很多,有各門功課需要學,足球需要學,還要學交際、學上網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搞清楚:作為非職業(yè)中學的學生來說,主要精力應放在學什么上。有的為了踢球的愛好而放棄了學習,有的為了上網的輕松而疏淡了功課,甚至有的為了交際的瀟灑而忘了自己的身份是什么,這都是分不清主次的表現,其結果會是丟了西瓜,揀了個芝麻,或者連芝麻也揀不著。因此,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以學為主,兼學別樣”(毛澤東語),在廣泛興趣的基礎上一定要有一個中心興趣,那就是學習興趣,圍繞學習興趣去發(fā)展其他興趣,以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長,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有用之才。(這一段的設計主要目的是針對學生實際,適時進行思想教育。)
總之——(引導學生齊讀教材p107毛澤東語錄)
“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復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
要矛盾。抓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萬千的學問家和實行家,不懂得這種方法,結果如墜煙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決矛盾的方法。”——毛澤東
接下來看第二個方面:
(2)主次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中心工作隨之轉移(板書)
主、次矛盾的地位雖然不同,但主、次矛盾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主要矛盾轉化了,中心工作也隨之轉移。
主、次矛盾的轉化有兩種情況,分別是指什么?(在剛才同學們快速閱讀的基礎上,現
在重點看教材p107第2、3自然段,然后回答。)
[生]一是原來的主要矛盾解決了,或者基本上解決了,這時,原來處于次要地位的某種
矛盾就會突出出來,成為主要矛盾。二是原來的主要矛盾還沒有解決,只是由于客觀情況的變化發(fā)展,出現了新的條件,原來的主要矛盾暫時退到了次要地位,其他矛盾突出出來,從而使主、次矛盾的地位發(fā)生轉化。
[師]回答正確。能舉例子說明嗎?
[生]像前面提到的1956年前后矛盾的轉化問題。1956年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
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這個矛盾基本解決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出來,成為了主要矛盾。這屬于第一種情形。
[師]第二種情形呢?(另找一名同學回答)
[生]抗日戰(zhàn)爭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主要矛盾——階級矛盾尚未解決,但由
于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而國內的階級矛盾則暫時降到次要和服從的地位,由原來的主要矛盾變成次要矛盾。所以,當時的中心工作是抗日。
[師]當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戰(zhàn)爭取得勝利,也就是中日民族矛盾已經解決,
這時候國共兩黨的矛盾即階級矛盾又上升為主要矛盾。因此,這時的中心工作應當是著手解決國共兩黨之間的矛盾了。
(練習)(播放錄像1998年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抗洪搶險片斷)1998年長江中下游受災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