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善于把握重點和主流教案
經濟建設、環境保護、抗洪救災等工作之間的關系也經歷了這樣的變化,體現了這一哲理,如何認識呢?(設計的目的是鞏固知識)
[生]在未發生洪災時,該地區的主要工作是努力發展經濟;洪災發生時,經濟建設暫時
退到次要地位,抗洪搶險成為主要的工作;抗洪取得勝利,災區人民要重建家園,恢復生產,工作重點又逐步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只不過在經濟建設中,一定要吸取以往的經驗和教訓,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生] (評價過渡):很好,看來同學們理解了這一點。現在我們學習第三個方面:
(3)次要矛盾對主要矛盾也有影響——恰當處理次要矛盾,學會“彈鋼琴”(板書)。
[師]在事物發展過程中,主要矛盾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發展的,主、次矛盾是相互聯系、
相互依賴和相互影響的,并且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相互轉化。雖然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但次要矛盾解決得好壞,對主要矛盾的解決也會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在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的同時,還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次要矛盾。因為處理好次要矛盾,有助于主要矛盾的順利解決。
比如:遼沈戰役中,我們在集中兵力全力攻打錦州時,仍以一部分兵力包圍長春、一部
分兵力牽制沈陽之敵,相互配合,協同作戰,共同促成了遼沈戰役的很快勝利。
又如:我們搞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一條是絕對不能動搖的。但
是,這并不意味著其他各項工作就不重要,就不需要做好,或者認為只要經濟搞上去了,其他事業就會自然而然地上去。這都是忽視次要矛盾的表現。大家知道,現階段一定范圍內存在的階級斗爭雖不是主要矛盾了,但如果對它放松了必要的警惕和有效的斗爭,那些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必然會危害社會的穩定,人民的團結,影響社會主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同樣,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我們也必須高度重視在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存在的種種矛盾、困難和問題,扎扎實實地加以解決。因為它們雖然是次要矛盾,但是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可以為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確保經濟建設的正確方向,從而推動經濟建設的發展。正如所說:(播放在黨的“xx大”會議上的講話錄音。)
“我們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繼續進行政治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
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總之,只有統籌兼顧,恰當處理這些次要矛盾,堅持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才能最終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
有些俗語就是講恰當處理次要矛盾這個哲理的,同學們試著說說有什么?
[生] “一個籬笆三根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荷花好看也要綠葉扶持”“抓大放小”等。
[師]“抓大放小”是什么意思?是俗語嗎?
[生] (別的同學笑):“抓大放小”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個方針,也就是說改革要著眼于整
個國有經濟,既要重點抓好大的,但也不能忽視小的,要采取多種措施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它所體現的哲理就是在抓重點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次要矛盾的解決,要學會統籌兼顧。這些年,經常說“抓大放小”,我想也能算是一個俗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