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善于把握重點和主流教案
7.辨析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答案:(1)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矛盾有主次之分,由于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所以,我們在處理和觀察問題時,要首先抓住主要矛盾,只有這樣。才會比較順利地解決其他矛盾。
(2)但是。在事物發展過程中,主要矛盾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發展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并且它們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相互轉化。次要矛盾解決得好壞,對主要矛盾的解決也會產生影響。次要矛盾處理好了,可以為主要矛盾的解決掃清障礙、鋪平道路,有助于主要矛盾的最終解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一句成語,它沒有也不可能指明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決定作用,它只是說為了解決好主要矛盾。必須恰當處理好次要矛盾。不能以為這一成語全面地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
8.漢高祖即位后,根據當時實際情況,采取休齊生息政策,體現了“無為而治”的恩想;在當前改革中,有人提出“改革應有所為.不應有所不為”。
(1)用歷史史實說明漢高祖休養生息政策的重要措施及其后果。
(2)用哲學知識分析“無為而治”的觀點。
(3)用辯證的觀點對“改革應有所為,不應有所不為”這種說法進行分析。
答案:(1)漢高祖休養生息政策的重要措施有:①讓士兵復員生產,免除若干年徭役。②讓戰爭期間逃亡在外的人回家,恢復原有田宅。③把因饑餓賣身做奴隸的人釋放為平民。④減輕田租,規定“什五稅一”。結果使西漢初年經濟得到一定恢復,封建統治秩序重新確立。
(2)“無為而治”這種觀點體現了統治者能根據當時實際情況,遵從客觀規律。休養生息。使社會經濟在長年戰亂后得以逐步恢復,有一定積極意義。但從整體上看,帶有一定的消極性,沒有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創造條件去認識規律、利用規律,把國家治理得更好。
(3)用辯證的觀點看,“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是一對矛盾,改革的確應“有所為”,但也應有所不為”。因為在復雜的改革過程中。我們要抓住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關鍵問題,帶動一般。如果樣樣都為,不分主次、輕重、緩急,其結果反而“無為”。同時要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或明知暫時受條件制約難為之而硬去為,都會給工作造成損失。因此,正確的觀點是:改革應有所為、有所不為。抓住重點,帶動一般。
板書設計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含義
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抓中心、關鍵、重點
矛盾的關系及其方法論 次要矛盾對主要矛盾也有影響——恰當處理次要矛盾,學會“彈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