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美好生活的向導
三是自己與自己的關系
人們的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學。哲學與智慧息息相關。哲學的智慧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來自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中。
【舉 例】a實踐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奴役(奴隸)、戰勝(敵人)、和諧(朋友)
b兩會:和諧社會、和諧世界;
c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推動者、社會形態的更替規律;
d事物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需要遵循規律(拔苗助長、《童夢奇緣 》);
e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赫拉克里特: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運動);
f塞甕失馬(對立統一);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聯系)
(2)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在實踐中,我們總會追問許多為什么,總會思考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些思考中,會觸及許多具有哲學性質的問題。
【舉 例】剛出生的嬰兒總是用好奇的眼光觀察世界,當會說話時,總是會問許多大人認為不可思議的問題,如為什么會下雨?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人為什么會死?人在地球上為什么不會飛?為什么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十萬個為什么、藍貓淘氣3000問);
長大后,我們會思考:人為什么要活著?怎樣活著才有意義?什么是幸福?為什么要終身學習?為什么同樣的境遇,同樣的條件,有的人生命歷程中歡笑和成功常伴,有的人卻總是身陷泥濘和坎坷;同樣面臨艱難和困苦,有的人總是笑對人生。應付自如,有的人卻是唉聲嘆氣,怨天尤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探究交流】p3杞人憂天的故事—為了說明哲學源于人們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
a杞人憂天的故事能夠給我們什么啟示?
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不變的,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
b 你現在經常思考哪些問題?為什么?(提問)
只要肯動腦筋,思考,就會在思考中體悟哲學并不神秘。
生活中,人們會形成許多關于世界、人生的思考,并且依據自己的思考結果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在人們日常的思考中,涉及到許多具有哲學性質的問題,甚至有一些根本上就是哲學思考。 所以說,哲學來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思維拓展】如何才能得到智慧?
可以通過學習知識而接近智慧。但知識只不過是追求智慧過程中的階段性產品,還不是智慧本身。理性知識固然是追求智慧的重要工具,但不是唯一的,要獲得智慧,就要敞開胸懷,運用整個身心去感受、去傾聽、去探索。智慧是超越的,智慧也在人間。每個人都可以進入智慧之中,都可以掌握生活的藝術。哲學正是開啟幸福生活之門的鑰匙。生活之路在身后不盡地綿延,也在面前無窮地展開,如果想得到幸福生活,就要自覺地運用智慧審視自己的生活。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迄今為止最為科學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