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其次,斗爭離不開同一。什么樣的東西才相互排斥呢?必須具有某種共同的基礎、相互依存的東西,才同時呈現出排斥的傾向。如果不是相互依存的東西,那就意味著“徹底分離”“毫不相干”,還談什么相互排斥呢?例如,正如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共同存在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之中,有了后者的剝削,才有了前者的被剝削,其利益要求是相互排斥的,而無產階級與奴隸主階級之間沒有依存關系,也就談不上他們之間的排斥、斗爭關系。
②矛盾雙方同一性與斗爭性,既是事物內部存在的這種關系,也指事物之間存在的這種關系。矛盾是一種聯系,而聯系既存在于事物內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間,因而,矛盾也就不僅存在于事物內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間。一句話,“一切事物”都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課堂探究5(p69):(1)每一事物中都存在著矛盾,你能舉出實例嗎?
(2)聯系進入高二以后經歷說明上題的結論。
◇探究提示:(1)舉例如下:
自然界的各種運動形式都包含著矛盾。物體在同一瞬間既在這個地方又不在這個地方,是機械運動的矛盾;在物理運動中,有吸引和排斥、正電和負電、吸熱和輻射熱等矛盾;在化學運動中,有化合與分解、陽離子和陰離子等矛盾;在生命運動中存在著同化與異化、遺傳與變異等矛盾。
社會運動中更充滿著復雜的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中,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之間、剝削階級內部乃至被剝削階級的不同階層之間,都充滿著矛盾。社會主義社會的各個領域中,也都存在著矛盾。例如,我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搞建設,就存在著速度和效益,經濟建設和人口、資源、環境等種種矛盾。在政治生活中,存在著民主與集中、民主與法制等矛盾。在社會生活中存在著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等矛盾。
(2)在學習和生活中也會存在許許多多的矛盾,學生各舉身邊事例說明存在的矛盾。比如高二以來經歷了計算機和小高考后,問題并沒有解決,還有其他問題在等著我們。
◇哲理結論5、矛盾具有普遍性。
◇課堂探究6:論述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意義。
◇探究提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自然界的各種運動形式都包含著矛盾。對機械運動的矛盾“物體在同一瞬間既在這個地方又不在這個地方”較難理解。物體在同一瞬間“在這個地方”反映了物體運動中相對靜止的一面;“又不在這個地方”則反映了物體的絕對運動的一面。這是物質的相對靜止和絕對運動這對普遍的矛盾在機械運動中的特殊表現,體現了物體機械運動的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對立統一。社會運動中充滿著復雜的矛盾。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速度和效益、經濟建設和人口、資源、環境等種種矛盾。人的思維領域充滿了矛盾。在音樂、藝術、文學藝術作品中存在著矛盾,如格調高雅與低級庸俗的矛盾。思想健康、格調高雅的藝術,可以振奮人的精神,造就高尚的人格;而那些格調低下的作品,則會使人消極、悲觀、頹廢甚至墮落。
每一事物從產生到滅亡,時時刻刻都存在著矛盾。具體地說:矛盾貫穿于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在這一過程中只存在矛盾的差別問題,不存在矛盾的有無問題。新舊矛盾之間絕不存在哪怕是一剎那的無矛盾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