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辯證法的實質(zhì)與核心
學習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正確對待矛盾。
關于正確對待矛盾,教材主要是從兩方面進行分析的。
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是客觀的。所以,人們必須敢于實事求是地承認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蓋矛盾。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正確對待矛盾的前提。
※文科班補充:但在實際學習中,有的同學曾提出“人們能不能有意識地制造矛盾的問題。對此,我們可作如下分析: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矛盾,不是人們制造出來的。人們在改造自然的斗爭中,有意識地制造出自然界原來不存在的事物,而這一事物中也包含著矛盾,那是不是意味著人們可以有意識地“制造’’矛盾呢?不是。例如,人們?yōu)榱私鉀Q水旱災害與農(nóng)田水利灌溉需要水的矛盾而修筑攔河壩,舊的矛盾解決了,而新的矛盾又產(chǎn)生了,庫水對河壩的壓力同河壩對庫水的支持力就是一對矛盾。壓力同支持力之間的矛盾在自然界中本來就是客觀存在的,人們修建水庫只是改變了矛盾的具體形式,并沒有制造出客觀世界中不存在的新矛盾。社會矛盾同樣也不是由人們有意識地制造出來的。如無產(chǎn)階級與資產(chǎn)階級之間的矛盾,既不是無產(chǎn)階級也不是資產(chǎn)階級制造出來的,而是社會自身運動的結(jié)果。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矛盾,也不是人們有意識地“制造”出來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這樣的現(xiàn)象:本來“沒有”矛盾,有人挖空心思“制造”出了矛盾。對此我們應當這樣來分析:本來不是沒有矛盾,而是矛盾處于非常緩和的狀態(tài);后來出現(xiàn)了某些條件,矛盾激化了,于是似乎制造出了矛盾,至于某些別有用心之人生拉硬扯,為所欲為地“制造”出來的根本就不存在的“矛盾”,已經(jīng)不是辯證法所講的矛盾了?傊艿漠a(chǎn)生和消滅是客觀事物自身運動的結(jié)果,不是人能夠有意識地制造出來的。因而,決定了我們只能承認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
教材中毛澤東的名言強調(diào)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整個世界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世界。
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教材在分析了矛盾客觀性的基礎上,要求我們必須敢于承認矛盾、揭露矛盾。而進一步深入地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必須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兩分法是最基本的矛盾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的起點。其他分析方法如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把握重點和主流等,都是兩分法的繼續(xù)和深化。
◇哲理結(jié)論6、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時時有矛盾)。
方法論:正確對待矛盾。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課堂探究7(p70):(1)上述事實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等,都體現(xiàn)了針對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辦法,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成語?
◇探究提示:(1)上述材料說明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2)“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