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
按照常識,不管我夢見了什么,夢只是夢,夢醒后我就回到了真實的生活中,這個真實的生活絕不是夢。可是,哲學家偏要問:你怎么知道前者是夢,后者不是夢呢?你究竟憑什么來區(qū)別夢和真實?可不要小看了這個問題,回答起來還真不容易呢。你也許會說,你憑感覺就能分清哪是夢、哪是真實。譬如說,夢中的感覺是模糊的,醒后的感覺是清晰的,夢里的事情往往變幻不定、缺乏邏輯,現(xiàn)實中的事情則比較穩(wěn)定、條理清楚。人做夢遲早會醒,而醒了卻不能再醒,如此等等。然而,哲學家會追問你,你的感覺真的那么可靠嗎?你有時候會做那樣的夢,感覺相當清晰,夢境栩栩如生,以至于不知道是在做夢,還以為夢中的一切是真事。
莊子提出的問題貌似荒唐,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哲學問題。這個問題便是:我們憑感官感知到的這個現(xiàn)象究竟是否真的存在著?莊子對此顯然是懷疑的。在他看來,既然我們在夢中會把不存在的東西感覺為存在的,這就證明我們的感覺很不可靠,那么,我們在醒時所感覺到的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周圍世界的存在也很可能是一個錯覺,一種像夢一樣的假象。
b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簡言之,世界能否被正確認識。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區(qū)分出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凡認為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的觀點屬于可知論;凡認為思維不能認識存在的觀點或至少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屬于不可知論。絕大多數(shù)哲學家,包括唯物主義者和一些徹底的唯心主義者,都主張世界是可知的。但也有極少數(shù)的哲學家否認物質和意識具有統(tǒng)一性,否認認識世界或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這是不可知論。
不可知論的理由是:客觀世界不存在可以被認識的任何可能,世界不過是雜亂無章的偶然現(xiàn)象的堆積;讓有限的認識能力去認識無限的世界,這是絕對辦不到的;人類不具有認識世界的能力,人的感覺和思維都存在無法克服的缺陷。如:一根棒伸入水中,清楚地看到它折斷了,怎能斷定它是直的呢?(折射);再如:左手放進熱水里,右手放進冷水里,然后把雙手放進溫水里,結果左手說盆里的水涼,右手說盤里的水熱,感覺真會欺騙人類。所以,在不可之論者看來,世界的神秘面紗永遠也撩不開。
【舉例】不可知論的典型代表休謨認為“知覺是唯一的實在,知覺之外,一切不可知”。
【舉例】莊子和朋友惠施外出散步,看到橋下很多魚不停的游來游去,穿梭嬉戲,自由自在,好不愜意。莊子說:“魚兒多快樂呀!”惠施說:“你不是魚兒,怎么知道魚兒很快樂呢?”莊子反問:“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覺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魚兒,你怎么知道魚兒快樂不快樂呢?”按照惠施的說法,不是魚兒,就不知道魚兒的快樂,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由此推論下去,世界上就沒有可以認識的東西了。
【提問討論】世界是不是可知的?
世界如果不可知,人類如不去探索,將仍停留在吃生肉、穿樹皮、住山洞的愚昧時代。現(xiàn)在的大千世界精彩紛呈,許多未曾想過、不敢想的東西,經(jīng)過人類孜孜以求的鉆研,變成了現(xiàn)實。許多現(xiàn)象都有了科學、合理的解釋,而且依據(jù)這些解釋,進一步指導人類的實踐。(如生命現(xiàn)象、天體現(xiàn)象、各種發(f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