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第三節第一框 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
同時,本堂課既是對哲學知識的學習,也是一次很好的民族精神教育,青藏鐵路建設者用“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精神創造鐵路建筑史上的一個奇跡。這既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又是中華民族精神新的生長點。學生在掌握“只有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保持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才能堅持不懈去奪取勝利”的同時也對民族精神的內涵有了新的了解,大大激發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為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緊迫感。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教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人類始終在通過各種各樣的實踐探索來改造世界。如何才能使我們的實踐活動變得順利呢?——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有要做到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戰國時代哲學家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句話的蘊意是什么?
【學生討論發言】學生解釋中國古語的含義,這段話說明社會發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規律,它不會因為堯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會因為桀的暴政而就不存在。
教師舉例:擠牛奶的故事(詳見附錄一)
【學生討論發言】動物也有自己的生長規律,人類不能憑借自己的主觀想象去讓規律隨時發揮作用。這個故事啟發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尊重客觀規律。
【教師總結】由此可見,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有它自身內在根據和一定的客觀條件。在不具備其根據和條件的情況下,人為地要求某個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可能的;而當某個規律的根據和條件具備的時候,要人為地廢除其存在和發生作用,也是辦不到的。因此,我們要按規律辦事。
【多媒體演示】 一、按規律辦事,才能取得成功
【學生分析】教材68頁《哲學觀察》給我們什么啟示?(農民種莊稼,必須遵循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否則會適得其反;家長培養孩子,也應該尊重小孩的興趣愛好因人而異,否則也達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師總結】規律是不可抗拒的,只有尊重它,按規律辦事,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取得成功;而違背規律,必然要受到懲罰。
【教師提問】 規律是客觀的,不能違背,是不是意味著人們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呢?
【教師多媒體演示】列舉事例ⅰ:臺風預報避免重大損失。XX年中央氣象臺準確地預報了各個臺風,幫助臺風經過地區有效作好預防工作,及時轉移安置人員,將臺風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學生討論發言】 氣象臺工作人員利用先進的科學儀器,通過的觀測進行準確的臺風預警,人們根據預報做好防臺抗臺工作,說明人類在客觀的規律面前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人們能夠通過科學的方法認識規律并預測規律發生作用的后果。
【教師總結】上述事例說明:
1、人們能夠認識并利用規律,可以借助于對規律的認識,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指導實踐活動,從而有效地改造客觀世界;
【教師多媒體演示】列舉事例ⅱ:南水北調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國重大的國土建設工程,它對中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意義。這項工程“跋山涉水”1300公里,把總計448億立方米的長江水調到北方水系,以根本緩解北方的嚴重干旱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