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第三節第一框 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
【教師提問】“嫦娥一號”的事例說明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兩者之間怎樣的相互關系?baidu
【學生討論發言】“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成功的事實說明人類要想認識和改造世界,必須先尊重客觀規律。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
【教師總結】“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成功的事實說明: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只有認識了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否則,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
【多媒體演示】1、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
【教師總結】“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成功的事實還說明:人類要想認識和利用規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主觀能動性能否正確發揮以及發揮的程度,取決于主觀是否符合以及符合客觀規律的程度。主觀越是符合客觀規律,主觀能動性越是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發揮。
【多媒體演示】 2、發揮主觀能動性又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
【教師總結】只有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方法科學,肯下功夫,才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認識和把握規律。
【多媒體演示】
前提和基礎
尊重客觀規律 發揮主觀能動性
必要條件
【學生活動】完成“操作平臺”,談談自己的感想:艾賓浩斯通過測試,獲得數據并對數據加以分析,總結出遺忘規律,說明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只有認識了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我們應當根據掌握的規律來指導具體的學習實踐。
【教師總結】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統一,要求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將實事求是和革命熱情結合起來,既要反對墨守成規的保守思想和聽天由命的宿命論,又要反對片面夸大主觀能動作用的唯意志論。
四.學習訓練與評價提示
1、布置學生結合學習方法,寫一篇在學習中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課后感,要求300字左右;
2、對學生課前收集資料以及課堂上交流發言進行打分,納入學生平時成績考核記錄;對學生課堂上的積極發言和互動參與給予及時表揚,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教學設計說明
“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是高三年級哲學常識第二課“探索規律 實事求是”的第三框內容,是第二的重點部分。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明確了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但是,人們如何探索規律并依據對規律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學生還沒有明確的概念。本課的學習有助于幫助他們形成辯證的哲學思維,懂得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是辯證統一的。
哲學原理相對于經濟、政治常識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和理論性,要讓學生信服和理解,教師必須依靠大量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論證。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思路,教師只需要自行舉出例子,然后再加以分析總結就可以完成。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往往會對學生形成束縛,不利于學生課堂當中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為了貫徹二期課改的理念,有效地實現三維教學目標,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重點加強了“學生討論發言”這一環節的設置,全課一共有七次自主討論的平臺提供給學生。利用這些機會,學生可以分組對教師給予的事例和教材的“哲學觀察”、“操作平臺”進行充分的探討,自由發表個性化的意見,然后小組形成一個統一的觀點進行發言。最后,教師再根據不同小組的觀點予以點評總結,逐一導出哲學知識點,完成該原理的教學。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討論發言”這一環節的強化設置,能夠有效地在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