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8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經濟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
●考點突破
1.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因為:第一,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使整個社會生產過程發生了根本變化。社會生產目的不再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價值,而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社會成員之間不再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而是平等勞動、走向共同富裕的關系。
第二,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產生的社會成員之間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適應了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所以,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2.國有經濟
(1)國有經濟的性質:國有經濟,也稱全民所有制經濟,是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所有的一種公有制經濟。它是同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
(2)國有經濟的范圍(見課文)
(3)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①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居于主體地位,不要把“主導作用”和“主體地位”混淆。
②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第一,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學習時要注意抓住“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支配地位”等關鍵詞,不能認為“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各部門都必須占支配地位”。這樣才能保證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保證國民經濟有正確的發展方向。
第二,國有經濟要提高自己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引導和影響其他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在競爭中不斷壯大。
③為什么要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
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只有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才能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④國有經濟怎樣才能起主導作用?
即國有經濟要提高自己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在國內外競爭中不斷壯大。
⑤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的比重有所降低,這會不會削弱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在公有制為主體,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加強的前提下,國有經濟比重減少一些,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也不會削弱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3.集體經濟
(1)含義:即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是生產資料歸部分勞動者共同所有的一種公有制經濟。
(2)具體形式(見課本)。
(3)集體所有制經濟的作用
第一,集體所有制經濟把分散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組織起來,有助于克服個體經濟力量單薄、無力抵御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弱點。
第二,集體經濟組織是獨立的經濟單位,有充分的自主權,因而經營方式比較靈活,對市場有較強的適應性,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
第三,集體經濟體現共同富裕的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分散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
因此,必須支持和幫助集體經濟的發展。
(4)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我國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