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8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經濟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
●真題再現
例題 (•全國ⅰ)當下,我國很多地方攤販經營非;钴S,但存在經營不規范現象。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經營場所的方式給小販提供經營空間,加強市場管理,規范攤販的經營行為。促進這類個體經濟的發展有利于
( )
①實現按勞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則
②擴大政府調控范圍
③解決低收入群體的就業
④方便群眾的日常生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點評:本題應選d。勞動者通過個體經濟獲得的收入屬于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故①錯誤。對小攤販進行管理、提供服務本身就屬于政府宏觀調控的范圍,因此②不準確。從事小攤販的門檻比較低,多數是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因此促進個體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增加就業和方便群眾的生活,故③④正確。
●考點突破
1.按勞分配——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1)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范圍內,勞動者向社會提供勞動,社會以勞動為尺度,向勞動者分配個人消費品,實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2)按勞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公有制范圍內實行。如在公有性質的企業里,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收入就是按勞分配收入。
(3)按勞分配不是平均分配,其按照的原則是以勞動為尺度,根據勞動的數量和質量進行分配,最終的結果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4)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與本企業的經濟效益密切聯系。在不同的公有制企業中,由于企業的經濟效益不一樣,可分配的消費品在數量上存在差別,所以,在不同企業中的勞動者付出同樣的勞動,所獲得的報酬也不一樣。
(5)為什么要堅持按勞分配
第一,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會激發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推動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有力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才能有效地防止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2.非按勞分配方式
(1)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
①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是同個體經濟相適應的分配方式。個體勞動者運用自己的生產資料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勞動成果直接歸勞動者所有,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個體勞動者的合法收入受到國家的保護。
②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收入和按勞分配有什么不同?
第一,二者得以實現的所有制基礎不同。按勞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圍內,而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收入是和個體經濟相適應的。
第二,按勞分配是社會把個人消費品分配給勞動者,個體勞動者的個人所得是他們自己的勞動成果。
第三,按勞分配的客體是個人消費品,而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收入不僅僅用于個人消費。
(2)按生產要素分配
①按生產要素分配,是指憑借勞動、資本、土地、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而取得個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②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
第一,按勞動要素分配,一般是指在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勞動者所獲得的工資收入。
第二,按資本要素分配,包括:私營企業主生產經營取得的稅后利潤,債權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紅、債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第三,按土地要素分配,是指憑借土地取得的收入。
第四,按技術、信息要素分配,是指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術和信息資料取得的收入。
第五,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企業的管理人才憑借其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而參與分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