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8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經濟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
①基本含義:
家庭承包經營,是指由農戶通過承包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等生產資料,實現自我經營,并對國家和集體承擔相應責任和義務的經營方式。
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指集體和農戶是兩個經營層次。集體在經營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土地承包及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等,農戶則成為基本的生產經營單位。
②這種體制的優越性:
這種體制把集體統一經營和家庭分散經營結合起來,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統分結合,發揮了集體的優越性和個人的積極性,既能適應分散的小規模經營,也能適應相對集中的適度規模經營,因而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
③這種體制的特點:可以適應生產力不同層次的發展狀況和農業生產的特點。
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同于個體經濟,它仍然是公有制經濟(所有制性質沒變)。
4.混合所有制經濟
(1)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由各種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的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所有制形式。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主要形式。
(2)混合所有制經濟不能籠統地說是公有制經濟還是非公有制經濟;旌纤兄平洕械膰谐煞趾图w成分都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如果是國家和集體控股,企業就具有明顯的公有性質,有利于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5.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多樣化。
(1)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①公有制是從社會宏觀角度對生產資料占有形式的界定,公有制實現形式是指公有制經濟在微觀領域中的具體體現,實際上指公有資產經營方式或組織形式。
②公有制指的是本質屬性,公有制實現形式是方法問題,是技術操作問題。
③公有制性質穩定不變,而實現形式可以變化。
④二者都是所有制關系范疇。二者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
(2)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應當多樣化
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多樣化,是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等,都可以用。
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不僅有利于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壯大,也有力地推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誤區警示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不同的
1.二者的區別:
(1)聯合的性質不同。股份合作制以勞動者的聯合勞動為基礎,實行資本聯合,資本從屬于勞動,入股職工既是生產資料所有者,又是勞動者。股份制則是資本的聯合,勞動從屬于資本,入股者未必是勞動者,本企業的職工也未必都是股東。
(2)所有制實現形式不同。股份合作制是集體經濟的一種具體形式,實行股份合作制的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后所有制性質不變。股份制不具有基本制度屬性,不能籠統地說它姓“公”還是姓“私”,關鍵是看他從屬的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性質,看它的控股權掌握在誰的手里。如果是國有經濟或集體經濟控股,它就具有明顯的公有性,從而成為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3)股權設置不同。股份合作制企業設集體股、聯社股、職工合作股等,不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股份制企業設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和外資股,社會募集型還可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
(4)入股者權力不同。股份合作制企業不實行一股一票,而行使一人一票的表決權。股份制企業行使一股一票表決權,有多少股票就有多大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