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收入的分配
(2)解決對策----通常發行國家債券,能一定程度上解決財政赤字的問題
▲通常怎樣應對赤字?---動用歷年結余,發行貨幣,增加稅收
辨析題:國家財政盈余必然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國家財政赤字不利于經濟發展。
【例4】所謂穩健的財政政策,實質上也就是要保持財政收支平衡。下列對財政收支平衡認識正確的是()
a.當年的財政收入等于支出 b.當年的財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節余
c.當年的財政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d.當年的財政不存在赤字
(二)財政的巨大作用★★★
1、集中力量辦大事
(1)國家支持基礎設施和工程項目的建設,發揮財政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作用(財政與基礎設施工程)
能源、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工程,是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對經濟結構調整有重大促進作用。這些行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建設周期長,投資風險大,難以獲得較高利潤,個人不愿投資。國家財政支持基礎設施和工程的建設,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說明國家財政是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的主要支持力量。
(2)國家調控經濟,促進經濟的平穩運行(財政與宏觀調控)
兩種情形:經濟增長滯緩、經濟過熱
經濟平穩運行要求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現大起大落。國家通過對財政收支水平的調控促進經濟增長。在經濟增長滯緩、一部分經濟資源未被利用、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府可以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通過增加經濟建設支出和減少稅收,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反之,在經濟過熱、經濟的正常運行受供給能力制約、物價上漲時,政府可以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抑制總需求、降低通貨膨脹率,給經濟“降溫”。
☆注意:幾種財政政策的異同(必須掌握!)
(1)財政政策——一一國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調整財政收支規模和收支平衡來實現社會總供求平衡的經濟政策。(是政府干預經濟活動的主要調控手段)
(2)財政政策的基本類型:(根據財政政策在調節國民經濟總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分類)
a.擴張性財政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
含義——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增加和刺激社會的總需求。(擴張性財政政策針對社會總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而實行。)
手段:降低稅率,增加財政支出
b.緊縮性財政政策
含義——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減少和抑制社會的總需求(緊縮性財政政策針對社會總需求過旺和通貨膨脹而實行)
手段:調高稅率,減少財政支出
c.穩健型財政政策
XX年12月5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XX年要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標志著實施已近7年的積極財政政策調整了取向。財政部部長金人慶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就穩健財政政策的主要內涵做了詳細解讀,現摘錄其主要內容:
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也就是經濟學講的中性財政政策),政策核心是松緊適度,著力協調,放眼長遠。具體說就是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十六個字。
控制赤字,就是適當減少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近期中央財政赤字規模大體在3000億元左右。隨著gdp的不斷擴大,財政赤字所占比重會不斷下降,預計XX年將降至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