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收入的分配
調整結構,就是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公共財政的要求,著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國債資金投向結構。資金安排有保有壓,有促有控。對與經濟過熱有關的、直接用于一般競爭性領域的“越位”投入,要退出來壓下來;對屬于公共財政范疇的,如農業、就業和社會保障、環境和生態建設、公共衛生、教育、科技等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要保且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推進改革,就是轉變主要靠國債項目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按照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的原則,在繼續安排部分國債項目投資,整合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保證一定規模中央財政投資的基礎上,適當調減國債項目投資規模,騰出部分財力用于推進體制和制度改革創新,為市場主體和經濟發展創造相對寬松的財稅環境,建立有利于經濟自主增長的長效機制。
增收節支,就是在總體稅負不增或略減的基礎上,嚴格依法征稅,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同時嚴控支出增長,切實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為此,一要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堵塞各種漏洞,做到應收盡收。依法清理和規范稅收優惠政策,嚴控減免稅。二要嚴控一般性支出,保證重點支出需要。三要繼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建立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制度,堅決制止鋪張浪費、花錢大手大腳行為,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通過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來替代一定的財政資金的增量需要。四要科學使用預算執行中的超收,一般不做剛性支出和投資安排。
(3)如何運用財政政策?
逆風向調節——財政政策的運用方向應當與宏觀經濟形式相反。
總需求不足(通貨緊縮)----擴張性財政政策
總需求過旺(通貨膨脹)----緊縮性財政政策
☆了解時事:
XX年是中國財政政策實行重大調整的頭一年,開始實行“雙穩健”政策。實施雙穩健政策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使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XX年中國財政政策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為主要內容,打組合拳。在穩健中顯示積極,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和諧社會建設。XX年國家將適當調整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調整國債項目資金的使用方向,有促有控,大力支持農業、科教文衛、就業、社會保障、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西部大開發和關系規劃順利進行的重點項目建設,制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
(3)國家促進經濟結構合理優化、科技進步與人才培養 (財政與宏觀調控)
國民經濟持續發展要求經濟結構的合理與優化。國家通過對財政收支方向、結構的調整和控制,促進經濟結構合理優化;國家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支持高科技研究開發,發展科技教育等事業。
【例5】實施穩健財政政策的目的是( )
a.通過財政收支的平衡來避免對經濟運行產生擴張或緊縮的影響
b.刺激社會總需求,拉動經濟增長
c.抑制社會總需求,降低通貨膨脹率 d.增強市場供給能力,抑制通貨緊縮
【例6】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中指出,XX年財政支出安排,將著力協調,有促有控,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薄弱環節傾斜,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向改革創新傾斜,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這表明( )